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会性 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品人:
页数:3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0-6-1
价格:18.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0630020
丛书系列: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图书标签:
  • 传记 
  • 林语堂 
  • 苏东坡 
  • 人物传记 
  • 历史 
  • 苏轼 
  • 文学 
  • 人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 初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约在1997年,当时读的是上海书店1989年的繁体竖排本。后来买过五、六个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张振玉译本,英文的有美国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进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欢这书,又送我几个不同版本。最近读的宋碧云译本《苏东坡传》...  

评分

这里的“苏”不是苏州,更不是江苏,是苏东坡,进一步说,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读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合上书,仿佛有太多的话要一吐为快。然而生活浮躁,常常使我遗失表达的欲望(或能力),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我究竟喜欢他什么,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在我还没...  

评分

宋代的历史有时是有些害怕读读的,因为宋代给予的是太多的沉重太多的耻辱和悲哀,没有汉的“安得猛士守四方”的豪迈,也没有唐代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潇洒,即便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也在时代的冲击下往往未酬,最后只能“醉里挑...  

评分

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描述真是个太困难的事情,尤其像苏东坡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 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被后人们附加了太多的感性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历史人物本来的形象,毋宁说这是后人们愿意他们是这样形象。他们真实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模糊,于是后人们...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林先生,好文笔。

评分

本书应该叫《苏东坡传论》或《苏东坡评传》,而不应该叫《苏东坡传》,因为在传的方面,林语堂对史实的考订和梳理都比较弱;倒是作为作家,他在论的方面不乏精彩之处。余秋雨说对这书喜欢得不得了,这就难怪他那篇《苏东坡突围》硬伤和误解多多了,比如把“乌台诗案”说成是文人妒忌酿成的。

评分

本书应该叫《苏东坡传论》或《苏东坡评传》,而不应该叫《苏东坡传》,因为在传的方面,林语堂对史实的考订和梳理都比较弱;倒是作为作家,他在论的方面不乏精彩之处。余秋雨说对这书喜欢得不得了,这就难怪他那篇《苏东坡突围》硬伤和误解多多了,比如把“乌台诗案”说成是文人妒忌酿成的。

评分

有趣

评分

看的是林先生的文字,想的却是苏子瞻的品性和境遇。人生百年,浮浮沉沉数十载,且能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般心境的人,有几人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