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界说�
一、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
二、 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系络
三、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研究范畴
四、 公共政策分析与知识�
五、 公共政策分析与理论
六、 公共政策分析与超觉理性
第二节 现代公共政策的发展特征�
一、 公共政策问题复杂化�
二、 公共政策主体多元化�
三、 公共政策范围扩大化�
四、 公共政策理论和方法丰富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一、 价值与价值标准�
二、 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与公众利益�
三、 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
四、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途径�
五、 理性主义、价值中立及其修正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理论重构��
一、 现代公共政策的困境�
二、 反思价值基点��
三、 构建综合哲学基础和本体理论�
四、 (开创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和宏观公共政策分析
五、 有效改进元政策和政策制定系统�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与研究范畴�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
一、 范式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范式
二、 公共政策分析的西方研究范式
三、 公共政策分析的中国研究范式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研究范畴��
一、 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概念�
二、 公共政策的基本类别�
三、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四、 公共政策的社会效果�
第三节 公共政策研究范畴的扩展
一、 全球化与公共政策研究范畴�
二、 行政改革与公共政策研究范畴�
三、 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
案例2-1 科尔曼报告书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制度环境与公共信息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制度环境
一、 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
二、 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
三、 制度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质量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公共信息
一、 公共信息与公共政策�
二、 公共政策与信息资源�
三、 公共政策与信息处理�
四、 公共政策与信息整合�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制度创新�
一、 公共政策与制度创新�
二、 信息化与制度创新
三、 公共信息、公共政策与制度创新�
案例3-1 北京动物园“迁”动人心�
�
第四章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权力�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概念�
一、 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
二、 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
一、 立法机关�
二、 行政机关�
三、 政治领袖�
四、 官僚集团与公务员
五、 司法机关���
六、 政党
七、 智囊团
八、 利益集团
九、 大众传媒
十、 公民与选民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权力�
一、 公共政策主体的权力分布与序列
二、 政策主体通过公共政策实现对目标群体的权力��
第四节 公共政策主体的功能�
一、 政策制定
二、 政策执行
三、 政策监控
四、 政策评估
案例4-1 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化趋向――城市社区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视角
第五章 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利益�
第一节 公共政策客体的概念�
一、 公共政策客体的含义�
二、 公共政策客体的范围与类型
三、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
第二节 目标群体的利益�
一、 目标群体的利益偏好�
二、 影响目标群体利益的要素
三、 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系统
一、 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
二、 公共政策环境�
三、 公共政策基本系统的优化
案例5-1 “面子工程”为何栽了面子
第六章 公共政策的问题与议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概观�
一、 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问题”�
二、 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性�
三、 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 确认政策问题的主体及其交互作用�
二、 政策问题确认的条件�
三、 确认政策问题的角度、过程及方法�
第三节 公共政策议程�
一、 公共政策议程概述�
二、 公共政策议程的启动与议决
三、 公共政策议程确立的条件、途径和模式�
案例6-1 “炸楼是民意所向”
第七章 公共政策制定与合法化�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概观
一、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问题
二、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或阶段�
三、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过程
一、 确定政策目标�
二、 设计政策方案�
三、 评估、论证政策方案
四、 抉择政策方案�
第三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一、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二、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层次�
三、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案例7-1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抉择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执行与有效性�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概述�
一、 政策执行与政策运行�
二、 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三、 政策执行的原则�
四、 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一、 政策执行的一般过程�
二、 政策执行的两个层次: 自由裁量与象征层面�
三、 政策执行的方式�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与适用主体�
一、 政策执行适用主体�
二、 政策适用主体的心理与行为
三、 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协调�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一、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二、 政策有效执行应具备的条件�
三、 改善公共政策执行��
案例8-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执行困难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失效与误区�
第一节 公共政策失效概述��
一、 公共政策失效的含义�
二、 公共政策失效的分类�
三、 公共政策失效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 公共政策失效的原因�
二、 公共政策失效的对策�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误区��
一、 公共政策误区的分析模型�
二、 公共政策误区的表现形式�
三、 走出公共政策误区��
案例9-1 武汉“麻木”
第十章 公共政策与危机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危机与公共政策�
一、 公共危机的含义与特点�
二、 危机的生命周期�
三、 危机与公共政策�
第二节 公共危机中的政策困境
一、 公共危机、社会公众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
二、 危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促进�
三、 危机中的政策困境�
第三节 政策能力的提升与政策创新�
一、 政策制定过程的改进�
二、 危机决策方式的变革�
三、 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案例10-1 北京: 历尽劫波斗SARS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一)��
第一节 公共政策模型�
一、 政策模型的含义�
二、 政策模型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一、 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型�
二、 渐进决策模型�
三、 决策模型的改进 �
第三节 反映政策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一、 制度模型�
二、 集团模型�
三、 精英模型�
四、 政治系统模型�
案例11-1 渐进主义的险境――FDA的保守主义�(1960―2000年)
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二)
第一节 制度分析�
一、 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二、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三、 制度的变迁、创新及路径选择�
第二节 系统分析�
一、 政策网络间的关联与捆绑�
二、 系统分析的要素、内容及问题
三、 系统分析中的政策模拟��
第三节 价值分析�
一、 多元价值的廓清与考量�
二、 价值间的对抗与互补�
三、 价值的认同与表达�
第四节 质量分析�
一、 政策可行性�
二、 政策的执行效率
三、 政策的信度与效度
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三)
�
第一节 德尔斐分析�
一、 德尔斐分析的特点�
二、 德尔斐分析的应用程式
三、 统计结果检验�
第二节 一般预测分析
一、 主观概率预测�
二、 超觉理性预测�
三、 模型预测�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 简单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
二、 回归方程的计算�
三、 统计显著性检验�
第四节 模糊分析�
一、 关于模糊集合�
二、 模糊集合的若干运算
三、 模糊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 成本收益分析�
一、 成本收益的量化测算�
二、 贴现与净现值�
三、 成本收益率与内部收益率��
第十四章 公共政策的监控与调整�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监控概述�
一、 政策运行、政策效果与政策监控�
二、 公共政策监控的一般含义�
三、 公共政策监控的特殊含义�
四、 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及其分析模型�
一、 立法机关�
二、 行政机关�
三、 司法机关
四、 政党�
五、 公民�
六、 利益集团�
七、 大众传媒�
八、 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分析模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调整�
一、 公共政策调整中的变与不变�
二、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三、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四、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案例14-1 中国城镇住房政策调整
第十五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
一、 公共政策评估的历史与缘起�
二、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
三、 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
四、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与理论架构�
一、 公共政策影响的6个层面��
二、 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架构�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一、 评估过程的参与者�
二、 政府机关从事政策评估不力的原因�
三、 学者从事政策评估工作可能引起的问题
第四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 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
二、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
三、 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第五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力场分析与策略�
一、 公共政策终结的倡导者�
二、 公共政策终结的反对态度
三、 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案例15-1 强制性收容遣送政策及其终结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