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1928- ),原名冯钟璞,笔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祖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为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儿时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
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南渡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
《南渡记》是宗璞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后,北平明仑大学的教授孟樾一家及亲友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为后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明仑大学迁至昆明做铺垫。由于《野葫芦引》是在历史的事实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较为写实地记叙了抗日战争期间北京...
评分一直以为小说都是编出来的,除了消磨时间,于人生没有多大意义。一次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东藏记》,借来一读,竟放不下了。我觉得自己的灵魂找到居所。 大千世界,我们在光怪陆离中漂来移去,象浮萍一样,追逐一生,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根。我们有太多选择,却无从选择。孟弗之一...
评分自架上抽下这本88年第一版、95年第二刷、98年买下并读完的《南渡记》,在最后一页上看见早年的几句读后感,抄录于下: 久已不看小说,看不下,也看不懂,也许是我太逆潮了。人总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取舍,我不想勉强任何人,但也绝不会让人牵着鼻子走。 因为是冯友...
评分民国时期的北平是怎样的?我想,有两个北平,一个是底层的北平,胡同里自有众生百相,拉车的、卖豆汁的、送菜卖豆腐的……另一个是贵族的北平,皇城脚下有没落的老派旗人贵族,有吃民国政府的口粮的官员,也别忘了,北平西郊的学府里,也有云集与此的名家教授。那个时候并...
评分终于在放假读了第一本南渡记,描写景色人物还是细腻的笔法。最喜欢的角色施嵋——孟灵己,真是人如其名,遐想到如果女儿的心性也能似她该多好,不过小小方庐真是成长好地方,还有姐弟情深,和无因的发展,都牵动我的心。 最讨厌的除了那些汉奸们就属吕香阁,可能是因为成长环境...
明伦大学
评分明伦大学
评分明伦大学
评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
评分我读《巨流河》时非常感动,但这一本却稍嫌做作:可能还是屁股问题,看到共吹就不怎么愉快。而且我好像真不太有所谓民族气节,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我这种人吧(・ω・=) 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全部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对族群的分类,根本毫无意义;说起来书中对一些反面角色脸谱化的描写也让我不以为然。另外,感谢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让今天我们这些平民阶级也能过上过去无法想象的生活。看到《北归记》终于写完了,期待一下后面的进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