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剑桥中国史》最后两卷中的第一卷的前一卷(即第14卷),描述了1949—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努力解决中国当代问题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折。其第一编主要记录了新政权以苏联发展模式运用于中国的尝试,第二编概括了其后期间中国领导人为更快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而寻求本国发展模式的努力。本卷的第一编都分析了政治、经济、教育、党与知识分子、外交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及发展状况。本卷撰写人皆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国外专家,他们向读者展示了所有这些方面的相互关系,并揭示出这些相关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准备。
不讲立场,只讲方法。在作者眼中,历史似乎只是一群人的争权夺势。在解释人物行为动机时,作者总是把维护和争夺权力放在重要地位,而这样的理由显然只能是推测,没有任何切实的依据。即使是事实和数据部分所引用的资料也未必权威。 考察一个共产党政府而不懂(至少是没有提及)...
评分费正清的分析框架是从中国历史朝代的沿革出发,即使这一点在所有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中不是最重要,那也是可以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并驾齐驱的。而仅从共产主义事业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显然是错误的。 毛泽东地位的建立取决于他的群众路线和建国过程中他所做出的正确决策...
评分翻译这本书的时候,第十五卷还没出,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被规划成14-15两卷,后一卷要长很多。这个系列费正清原来规划是六卷搞定,实际写下来远远超出预想。 49年之后的历史,在美国的费正清团队很难拿到一手资料。90年代苏联档案的解禁,蒋介石日记的公开,他们都没赶上,这...
评分刚刚看完上部,最大的感受是终于把过去那些零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了,并且最大的特色是逻辑清晰,解开了许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迷惑,值得推荐。
评分《剑桥中国共和国史》让我很受用的是他的分析方法。区分主要势力,主要目标,主要手段,并且注意每个个体都有独立意识,会产生团体的分化和重组。这样在看到一连串编年史时就能从微言知晓其大义,同时不会迷失在繁杂的细节中。 此外,要注意每次斗争结束后政治势力的重新分配—...
我主要关注了经济和知识分子的命运方面。历史说是趋势洪流,不如说是各方面力量的博弈
评分可能是旁观者清吧,觉得比国内讲的有条理
评分老外的眼光可以提供观察中国的角度,不过国内近代史又不让播,也着实难受
评分第一次完整地读到了这时期的历史,虽然仍嫌弃其不够详尽完整
评分昨夜忽然记起,于大一逃课之百般无聊中,开我混沌之史观,蒙昧之双目。可见千枝百叶之现状,朔源缘有一结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