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捲):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是《劍橋中國史》最後兩捲中的第一捲的前一捲(即第14捲),描述瞭1949—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遇到的挫摺。其第一編主要記錄瞭新政權以蘇聯發展模式運用於中國的嘗試,第二編概括瞭其後期間中國領導人為更快更好地解決中國問題而尋求本國發展模式的努力。本捲的第一編都分析瞭政治、經濟、教育、黨與知識分子、外交五個方麵的關鍵問題及發展狀況。本捲撰寫人皆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國外專傢,他們嚮讀者展示瞭所有這些方麵的相互關係,並揭示齣這些相關因素如何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提供瞭準備。
(上) 第一章 中国的再统一 一、历史地了解中国的几个阶段 16-18世纪的耶稣会士和天主教传教士开始的传教士阶段主要给人的印象是学者文人施行仁政,恪尽职守维持家族制度和传统社会秩序——18世纪后期开始的外交人员阶段是一个趋于清醒的阶段——19世纪90年代的西方观察...
評分推荐这本书,无它,因为其他历史书到1949之后就是空白。 从1949-》1979 最少一页,最多五页。 只可惜,篇幅所限,熟悉的历史名词仍然不甚鲜活,可喜的是参考书目甚多,有兴趣google一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評分先谈谈翻译的问题。这本书的翻译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译的太硬了,看的特别费劲。 再聊聊内容。整体来说很一般,很多权谋的亮点,在作者看来根本不值一提,或是成为错误。实话实说,这里面所谓的汉学家的水平还赶不上军网或是西西河里面的网友的水平。不知道是这些人就这么水...
評分这套书分上下两本,上册写到文革前。我也只看了上。 其实这段历史比较难以评论。主要原因是时间较短,历史材料获取得不多,许多材料还是保密的。所以大多数只能靠旁证与推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文革开始前,在经济方面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基本有目共睹。至少在“大跃...
評分p12 对于王朝循环和外族入侵的分析。 p35 毛与秦始皇,隋文帝以及朱元璋的对比。 p(58) 顾炎武提出的县令世袭制,这与美国的基层民主体系的对比。 p47 蒋介石为了自身权力,改造原军阀体系下人员十分不力,导致了国民党体系的整体腐化。 p48 (对于千年盛世的信仰,使得延安时...
我主要關注瞭經濟和知識分子的命運方麵。曆史說是趨勢洪流,不如說是各方麵力量的博弈
评分我主要關注瞭經濟和知識分子的命運方麵。曆史說是趨勢洪流,不如說是各方麵力量的博弈
评分這個版本是全譯本
评分年代較早(1987),作者們承認很多地方缺乏資料。1949-1965,提供瞭詳實而係統的記錄,隱隱提供瞭一種(經濟)決定論的框架:農業集體化之後的社會主義指令經濟在沿著蘇聯模式既取得顯著成就又麵臨巨大失衡,領袖施行瞭非知識的、注重政治運動的大躍進發展路綫;雖然挫敗使得領袖接受政治運動未必能促進經濟發展,卻將重心轉嚮以政治思想運動來確保革命烏托邦意識形態的純潔性...極權控製的前提、領袖的權威與夢幻、人事恩怨與國際衝突就這樣塑造瞭億萬人的歲月。唯一讓人最不滿的是,在描述集體化、思想改造和反右等重大事件時,作品缺乏厚重的人道主義品味(那些極為悲慘的、大規模冒犯尊嚴的大事情居然數據化或輕描淡寫,沒有常見的人性悲憫底蘊)。
评分txt,不知道是哪個版本,姑且用這個。文化部分使人此起彼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