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1964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9日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99年12月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作者吴国盛,15岁就考入北大,算是天份很高,但进入大学后,爱好转向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因此,我们少了一位科学家,却多了一本科学史著作。在此之——我购买过《科学的旅程》,现在对比一下两本书,让购买者参考。《旅程》是硬精装,500多页,黑白页但加了48页铜版彩印,...
评分一本描述人类自然科学史的书。大体上按时间发展顺序展示各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理论的提出、改进、颠覆或者是技术上的进步发展,细节处有按地域或事件的发展来处理,以使得史实是以相对完整且合乎逻辑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完之后发现社会科学没有涉及。 感想之一是,...
评分人类更纯粹的进化史 ——《科学的历程》书评 “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的政治正确性自不待言,历史叙事在中国语境中又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中国缺乏带有人类进化眼光的科学史通俗读物。 1995年出版后风行一时的《科学的历程》不但弥补了这一缺憾...
评分真正代表近代科学方法论精神的既不是培根,也不是笛卡尔,而是伽利略和牛顿。 伽利略最先倡导并实践实验加数学的方法,但是他所谓的实验并不是培根意义上的观察经验,——达尔文和佛洛依德都是观察得到的经验。 而是理想化的实验——设置理想化状态去设计实验。 地球上的任何力...
评分这个疑问并不存在在这本书里:它讲述的是与“技术”相关的那部分的“科学”史;属于科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技术源流史。 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讨论: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需要读什么——科学史?技术史?还是科学哲学史? 何兆武老师有一本小书《西方哲学精神》,...
只记得书名,忘了出版社
评分只记得书名,忘了出版社
评分只记得书名,忘了出版社
评分珍藏的书·
评分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