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

书法有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晓云:南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1955年8月生于南京。1973年高中毕业,在江浦县插队五年。1978年于南京军区空军任图书管理员,其间开始发表书画作品。1985年到南京书画院工作。书法作品获七次全国奖,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纽约等地展出,被香港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书法作品集,楷书、行草书字帖。

出版者:华艺出版社
作者:孙晓云
出品人:
页数:186
译者:
出版时间:2001-10
价格:2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2385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书法 
  • 孙晓云 
  • 艺术 
  • 书法理论与实践 
  • 文化 
  • 阿城 
  • 中国 
  • 书法有法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为一个对书法是外行的人读了此书,读完还是一头雾水,但至少明白了两个道理: 一是唐朝之前写字,不象现代人这样伏案而作,书法的发展与案几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因而也影响了书法家们的手法。 二是学书法就是学笔法,而非学造型。以前对名家书法感触不深,就是因为是行外人...  

评分

书认真看了,感觉连续出了10版太不可思议。书中的许多观点看似新颖独到而实际上有失偏颇,好比佛家的密宗,以为靠一个秘密的咒子就可以万事大吉。中国书法为何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靠的是书法家的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深厚而真挚的生命信息的律动和人格情操学养眼界胸次的自...  

评分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书法的书,属于“一本书说一个观点”的畅销书类别,但还是有用的,是打开了一扇门,对我这个外行来说,引起了对鉴赏书法的兴趣,而且作者的那个观点,不论对错,但她的那个钻研的劲头令人感动。  

评分

为了说明“转笔”是“书法有法”之“法”,对诸多古人论述书法的言论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像下面引用的书中这段文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 唐卢携曰:“用笔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敛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卢氏在此说的“大要”,即各指的用笔方法。“用...  

评分

谁知道孙前辈的联系方式啊?麻烦发给我啊!邮箱是zhushibi0310@sina.com谢谢啊!!  

用户评价

评分

毕竟是阿城推荐,适逢昨天听张大春与莫言的一个商业活动里聊到写字,就把之前看的顺势看完。还是得多练多看,才有更多心得,看懂那些看似东拉西扯的部分吧

评分

大约2009年9月在网上读过,版本不详,生活形态决定了笔的形态和运笔法的演变,很有意思,4星。2010/6/13夜,pdf下载于新浪iask爱问·共享资料(浏览一遍,发现网络版似乎不完整),把从上至下、由右至左书写原因解释成转笔方便,不认同,应还是因为竹简问题,甲骨文时已有竹简了,而且转笔未必一定要从上至下、由右至左更方便;所附之阿城与孙晓云的对谈,阿城实在是离题万里,不知所云。

评分

文笔很好,主要是自然,谢谢空城兄送得签名本

评分

有股清洌劲儿,偶尔夹杂着小女生的执拗,极可爱。本来觉得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儿,却发现许多细节极撩人,总觉自己窥着了“历史真谛”,数度对书傻笑。艺术界本身就是个相互倾轧的领域,任何新鲜观点都有它的可贵之处。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在工业化和去工业化,农业文明临近转型关键期。不存在纯正的汉族人,就像不存在单一的中华文化;我只知他会活下去,而不知他会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困惑更多,却更兴奋。编者阿城有水平,看完后记对谈很沮丧,转念一想,编者还是太强调精英对文化的塑造、文化对文明的传承作用,文化平民化的积极意义其实非常大,若不是唐宋以降文化真正普及到较低阶层,我们不会有机会习得某法。知晓过去,是为更好聚集体之力建设将来。

评分

“为往圣继绝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