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
二-六編。感謝一學期的西域課。
评分
☆☆☆☆☆
泛,了解个大概还行
评分
☆☆☆☆☆
学中西交通史时翻看过,流水账的成分远大于分析的成分,仅具有资料价值。
评分
☆☆☆☆☆
中规中矩的通史,对生态环境,社会民俗,宗教涉及不多。可读的亮点比较少,好在资料翔实,论述比较严谨细致,按照时间顺序基本梳理了西域的军事政治外交大事件和政权人物。
评分
☆☆☆☆☆
一本正史里搜集出的资料册,一部中原各民族对西域的征服史。西域本土的史料少的可怜,正史的很多记载也未必可信。所以本书写的不负责任!一种交差应付的感觉~
目录
第一编 史前时期的西域
第一章 石器时代
第一节 西域地理环境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
第三节 中石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
第五节 铜石并用时代
第二章 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
第一节 青铜时代
第二节 早期铁器时代
第三章 史前时期西域居民的种族及其文化联系
第一节 种族
第二节 西域史前文化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第二编 汉代西域
第一章 公元前三世纪初的西域
第二章 西汉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匈奴称霸西域和张骞出使大月氏
第二节 西汉与匈奴争夺中的西域
第三节 西汉统治下的西域
第四节 西汉末和王莽时期的西域
第三章 东汉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东汉初期的西域
第二节 东汉中期的西域
第三节 东汉末的西域
第四章 汉代西域的经济情况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绿洲经济
第二节 天山以北乌孙国的游牧经济
第三节 西域和内地的经济交往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
第一章 公元三世纪左右的西域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西域及其与中原政权的关系
第二节 西晋与鲜卑在西域的斗争
第二章 公元四世纪左右的西域
第一节 前凉张氏的经营
第二节 吕光西征及其前后的形势
第三章 公元五世纪前期的西域
第一节 沮渠氏前期政权的经营
第二节 沮渠氏后期政权与西凉绪余的活动
第三节 沮渠氏后期政权与车师前部的斗争
第四节 吐谷浑占领于阗
第四章 北魏与柔然争夺西域
第一节 柔然的兴起及其在西域的早期活动
第二节 拓拔焘时期北魏与柔然在西域的角逐
第三节 柔然势力在西域的衰落
第五章 六世纪初至隋朝建立以前的西域
第一节 六世纪上半叶诸游牧政权在西域的角逐
第二节 突厥的兴起及其与铁勒、高昌、龟兹的关系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经济状况
第一节 冶铁业的发展
第二节 贸易道的开拓与发展
第四编 突厥汗国及其对西域的统治
第一章 突厥汗国的强盛与分裂
第一节 突厥汗国的扩张
第二节 突厥汗国的分裂
第三节 阿波系突厥的活动及其与西突厥的关系
第二章 西突厥汗国的建立和突厥政权对西域的统治
第一节 西突厥汗国的建立
第二节 突厥对西域的统治
第三节 突厥政权与西域诸国的联姻
第三章 隋朝与西域的关系
第一节 隋初与西域的关系
第二节 隋场帝开通西域
第三节 隋场帝时期的西域交通与《西域图记》
第四章 西突厥汗国的兴盛与灭亡
第一节 西突厥汗国的强盛
第二节 西突厥的内乱
第三节 泥孰系的统治和西突厥的进一步衰落
第四节 西突厥与唐朝的关系
第五编 唐代西域
第一章 唐朝初年经营西域的活动
第一节 打通西域的门户
第二节 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第三节 安西四镇的建立
第四节 昆丘道行军与西突厥的关系
第二章 唐朝在西域设立的羁縻府州
第一节 阿史那贺鲁之乱
第二节 唐朝在西突厥地区和塔里木盆地设置的羁縻府州
第三节 唐朝在葱岭以西设置的羁縻府州
第三章 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的斗争
第一节 吐蕃的兴起与进入西域
第二节 670年至679年四镇的弃置
第三节 686年至692年四镇的弃置
第四章 突骑施的兴起与八世纪初的西域
第一节 突骑施的兴起
第二节 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和东突厥的西侵
第三节 大食东侵以及突骑施与唐朝、大食间的关系
第四节 唐朝与吐蕃在葱岭地区的斗争
第五章 唐朝在西域势力的鼎盛和衰落
第一节 突骑施的灭亡
第二节 唐朝与吐蕃争夺大、小勃律的斗争
第三节 怛逻斯之战及其影响
第四节 唐朝势力的衰退
第五节 唐朝势力退出西域
第六章 790年至840年间西域形势的变迁
第一节 回鹘势力的西进
第二节 吐蕃对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的统治
第三节 吐蕃在葱岭以西地区的活动
第七章 唐代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的繁荣
第一节 唐代丝绸之路概说
第二节 唐代西域的贸易活动
第三节 唐代西域经济的发展
第六编 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文化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鄯善
第一节 原始居民的种属
第二节 �卢文文化
第三节 鄯善佛教的传播
第四节 �卢文书中的鄯善佛教
第五节 米兰寺址的发掘品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六节 安德悦遗址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章 于阗
第一节 人种及文化归属
第二节 于阗佛教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于阗的佛教寺院
第四节 佛教文化遗址的考察
第五节 于阗派画家尉迟乙僧
第四章 龟兹
第一节 佛教在龟兹地区的发展
第二节 石窟寺艺术
第三节 龟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第五章 高昌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麴氏高昌与佛教
第三节 高昌回鹘与佛教
第四节 高昌回鹘与摩尼教
第五节 景教与“天神”崇拜
附章:天山北麓乌孙与突厥的文化
第一节 乌孙文化
第二节 突厥文化
第七编 唐末、宋、辽、金时期的西域
第一章 喀喇汗王朝
第一节 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东西两汗国的形成
第三节 东西两汗国的衰亡
第四节 社会经济
第五节 文化
第二章 高昌回鹘王国
第一节 政治概况
第二节 社会经济
第三节 文化
第三章 西辽王朝
第一节 西辽王朝的兴起与衰亡
第二节 西辽时期汉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第八编 蒙、元时期的西域
第一章 蒙古的兴起与西征
第一节 蒙古的族源及其早期历史
第二节 对外征服战争
第二章 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
第一节 察合台汗国
第二节 窝阔台汗国
第三章 蒙、元时期的西北各族
第一节 蒙古人内部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蒙古统治下的畏兀儿及其周围地区
第四章 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一节 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第二节 汉地与西北地区的生产技术交流
第三节 东西陆路交通的鼎盛时代
第四节 货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节 多种语言文字的并行
第五章 西北宗藩政权
第一节 钦察汗国
第二节 伊利汗国
第九编 明代及清初之西域
第一章 东察合台汗国
第一节 东察合台汗国的变迁
第二节 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之关系
第二章 叶尔羌汗国
第一节 汗国的创建、兴盛和衰亡
第二节 汗国的体制和官制
第三节 汗国的社会经济
第四节 汗国的史学和文艺
第十编 清代西域
第一章 准葛尔部统治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准葛尔部的兴起
第二节 叶尔羌汗国的灭亡和准噶尔部对天山南路的统治
第三节 准噶尔部鼎盛时期对哈萨克三帐和西藏的用兵
第四节 准噶尔部的抗俄斗争
第五节 准噶尔部统治时期西域的社会经济
第二章 清朝统一西域
第一节 康熙、雍正两朝对准噶尔部的用兵
第二节 准噶尔部的衰落与乾隆平定准部
第三节 大小和卓木叛清活动的失败
第四节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第三章 清政府对天山南北的统治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北重南轻的军事布防
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行政管理制度
第三节 各种经济制度和政策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第四章 嘉庆、道光之际的边患和内乱
第一节 新疆的边防制度和边外哈萨克之迁徒
第二节 哈萨克三帐的灭亡和俄国对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入侵
第三节 和卓后裔的叛乱与清政府对维吾尔人居住区统治政策的变革
第五章 新疆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清政府在新疆统治的崩溃
第一节 《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签订后塔城人民的反俄斗争
第二节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第三节 同治三年新疆的反清起义
第四节 “哲德沙尔汗国”的统治
第五节 俄国武装侵占伊犁
第六章 清政府收复新疆与新疆建省
第一节 清军西征与“哲德沙尔汗国”的灭亡
第二节《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第三节 新疆建省
第四节 建省前后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和政策
第七章 清代西域的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社会习俗
第三节 文学艺术
第四节 历史地理研究
第五节 其它
大事记
· · · · · · (
收起)
评分
☆☆☆☆☆
内容简陋,内容不够细致、深入,这是通史体裁常见的毛病。 视角单一,仍是依托史记和汉书的军政线索,对于社会、民生、风俗毫无涉及。 资料较少,铁器时代不得不采用发掘报告,进入秦汉时期没有采用任何考古发现与文物成果。 观点奇葩,部分内容还涉及阶级斗争历史观。 可...
评分
☆☆☆☆☆
《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唐于吐蕃、大食的战争(西域和藏区的战略意义)。。。。。。《突厥语大辞典》。。。 p307 西辽耶律大石与塞尔柱苏丹的决战。。。1141年9月9日会战。。。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马尔被俘。死亡总数达三万人。。...
评分
☆☆☆☆☆
《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唐于吐蕃、大食的战争(西域和藏区的战略意义)。。。。。。《突厥语大辞典》。。。 p307 西辽耶律大石与塞尔柱苏丹的决战。。。1141年9月9日会战。。。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马尔被俘。死亡总数达三万人。。...
评分
☆☆☆☆☆
《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年1月第一版。。。唐于吐蕃、大食的战争(西域和藏区的战略意义)。。。。。。《突厥语大辞典》。。。 p307 西辽耶律大石与塞尔柱苏丹的决战。。。1141年9月9日会战。。。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马尔被俘。死亡总数达三万人。。...
评分
☆☆☆☆☆
内容简陋,内容不够细致、深入,这是通史体裁常见的毛病。 视角单一,仍是依托史记和汉书的军政线索,对于社会、民生、风俗毫无涉及。 资料较少,铁器时代不得不采用发掘报告,进入秦汉时期没有采用任何考古发现与文物成果。 观点奇葩,部分内容还涉及阶级斗争历史观。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