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白,本名林白薇。现居北京。
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从事图书、电影、新闻等行业工作。现为自由作家。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玻璃虫》《万物花开》等,另有散文随笔集《林白散文》等多部。被评论界认为是“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1997年出版《林白文集》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五种文字在国外发行。
画家简介
李津 中国新文人画代表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
主要个人展览有:
1990年→“李津画展”→美国费城维兰诺瓦大学画廊
1994年→“李津人物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
1995年→“墙外花――李津水墨画展”→北京翰墨春夏画廊主办个人展
1996年→“李津水墨展”→奥地利维也纳镜花缘画廊
2000年→“李津水墨人物展”→ 瑞典斯德格尔摩拉斯包曼美术馆
2001年→“李津个人新水墨”→北京四合苑画廊
2001年→“李津水墨画展”→澳大利亚Ray Hughos美术馆
出版:
《李津绘画艺术》
《饮食男女――李津彩墨画集》
《李津》等多种画册
一个人的战争:长篇小说·新视像读本,ISBN:9787530207208,作者:林白著;李津图
刚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林白可能会成为我最喜欢的当代女作家,没有之一。 她的文字有一种个人化气息,视觉感强烈,任何感觉和情绪都能被她变成一口青井或者一只白鸽,而这样的形象化描述更多的时候不是贴切,而是奇异。 但是越看到后来,越觉得她是个平...
评分很早以前看到戴锦华的访谈录,谈到中国当代的几位女作家,有人问她会否让自己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女儿读林白的书,戴说不会,虽然她对林还是推崇的.原因我已经忘记了,但当时对林白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深刻过残雪等人.我当时就想,这位女作家的作品一定流宕着女性的所有液体,渴望,成熟...
评分一个人的战争,似乎题目就在提醒着女性要独立。 林白的叙事是混乱的,时空是交错的。开始觉得多米很古怪甚至变态,但是渐渐习惯了这种叙事模式之后。读到最会的时候,终于被感动了,差点落泪。N与她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女性的无助和脆弱,在父权制社会下的无助。
评分早该读这本书,要不是那个豪华插图版搞的鬼。那些图让人望而却步。在阅览室里看到的仍是这一本,遇到时不时扑面而来的让人目眩的插画,我就用手遮着去看文字。它们搅浑了书里原本的洁净。据说林白的这本书初版时招来太多的责骂很大程度上也跟那书的封面有关。 总是被误解。 ...
评分林白的文字,以前在《作家杂志》上看过一些片段,直觉不是很喜欢。 这本书是从一个单身女人那里借来的。 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本书吧: 邪魅,诱人,色情,诡异,佻TA,怪诞,轻微的惆怅,淡淡的神秘。 如在现实之外,却在生活之中。无数多面的女人,说不上是盛开还是凋谢...
这版装帧插图有点俗
评分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评分1,她居然和我同条村,这对穷乡僻壤的广西小镇来说真不容易。2,“女性”和“女权”悖论一种:既有着沉迷于女性身份的自恋,又有着超越性别建立身份的企图,但最终被注意,还是因为性别身份。3,独白好有画面感。4,我在复习考试,我不会说人话,只会列要点。
评分“我现在远离爱情,平静度日,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能吃下饭,不焦虑,不嫉妒,我是比从前年轻多了……”
评分又看了一遍。后三分之一写得有些失败,俗了。不只应该当女性文本来读,还要当酷儿文本来读——多米是一个异性恋甚至恐同者,但是她却有homoerotic的经历。这一切都带着“后毛”时代文学的特征——女性特征凸显而非用妇女能撑半边天来抹杀差异;不相信对女性经历与情感可以简单解释,多米欣赏的姚琼,是样板戏的演员;对男性的态度至少在前半本是完全不同于青春之歌的。叙述上的特色:1.我,多米(她),叙述者交替出现 2.叙述者偶尔跳出来讲话:“这是典型的女性笔法” 3.整体时间从幼年向三十岁推进,但每一阶段都采用先讲结局再追溯的办法,这样就好像进一步又退半步,再也不是一个有明显目的性和结局的叙述方式了(如青春之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