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你》是作者对“关系”哲学的系统阐明,被视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财富。书中指出“我-你”关系为枢机的“相遇”哲学,是为了阐释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超越——的本真涵义,澄清基督教文化的根本精神——爱心。
我们讨论爱,也就是说到“我与你”的关系。“我与你”,是直接的面对、聆听和交流,与第三者无关。讨论的对象,可以是至高的上帝,也可以是爱情。 最近的枕边书就是这本马丁.布伯的《我与你》。马丁.布伯,这位在西方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人物,这位20世纪最...
评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评分 评分■[法]E.勒维纳/文 黄启祥/译 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这个说法,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而且还主张,在我自身与他者们(the 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
评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1、我与它是产生现代技术下诸多问题的原委;2、我与你的相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我与上帝的相遇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评分1、我与它是产生现代技术下诸多问题的原委;2、我与你的相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我与上帝的相遇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评分跟《小王子》一起读的,所以觉得,一千本《我与你》也比不上一本《小王子》啊。形而上学和宗教,哪怕是关于爱的形而上学和宗教,其作用总是让人无限自我膨胀,好像变成充斥宇宙的爱本身了,也无非是自圣之道。哪怕处心积虑设置了一个“你”,但这个“你”也是抽象的,远没有一朵花、一只狐狸和一个小孩子动人。
评分Wooooooonderful!需摘抄一段:以此种面貌呈现于你的世界不再是恒定妥靠的,因为她时时更新,因为你不可用语言系执她。她无所稳固,因为在其间万有相互汇融;她无所连绵,因为她不招自来,苦留偏去。她超越人的观察审度,一旦你意欲如此,她即刻瓦解冰消。她惠临,她为把你带出而惠临;如果她无法接近你,相遇你,她会倏然消退,然将改颜换貌而再度降临。她不在你之外,而是沸腾于你之底蕴奥枢。若你称其为“我魂之魂”,这决非言之过甚。
评分应该还会再看的书。自我对他人的构建理论,语言(译文)优美流畅,很有诗意。在他看来,真正决定人的存在的是“我”与世界存在的他者的关系。他说,人生存于二重世界,因而存在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用原初词“我——你”和“我——它”表示。人与世界的联系既非经验,也不是单纯的隶属和利用。而是一种平等的相遇,即需要你端正态度,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