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乌托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托马斯·莫尔
出品人:
页数:163
译者:戴镏龄
出版时间:1982-7
价格:7.9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18159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图书标签:
  • 乌托邦
  • 哲学
  • 政治学
  • 英国
  • 政治
  • 托马斯·莫尔
  • 社会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乌托邦
  • 幻想
  • 社会
  • 理想
  • 哲学
  • 文学
  • 经典
  • 思想
  • 未来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乌托邦》内容简介: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乌托邦》第一部——杰出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  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  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乌托邦》第二部——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  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伦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  托马斯·莫尔转述   关于城市,特别是亚马乌罗提城   关于官员    关于职业    关于社交生活   关于乌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关于奴隶等等   关于战争   关于乌托邦人的宗教附录一  莫尔和伊拉斯莫斯的书信摘录附录二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莫尔小传  《乌托邦》的版本和翻译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在于科学的进步。 宗教信仰被摧毁了,但是另一种新的信仰却没有被建立。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的时期,正是中世纪神学时代与尚武精神的瓦解过程。上帝十诫的传统约束力与道德追求逐渐式微。受最大享受度的驱使,拜金主义取代了上帝之爱。道德堕落层出不...  

评分

一 首先从 103页(商务印书馆,2006)开始,莫尔借希思拉德之口叙述,乌托邦人有各种宗教,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而虽然乌托邦人信仰不一,却一致同意只有一个至高的神—密特拉(Mythras),但他马上又说,不同的人对这个神持不同观点。转而在104页马上又说:乌托邦人认为...  

评分

GRD西社作业 http://www.douban.com/note/190692460/ —————————————————————————————————————————————— 乌托邦与废托邦 乌托邦,五百年前所构造的社会理想形式;废托邦,现代文学所塑造的未来社会。 乌托邦与废托邦,是理想,也...  

评分

这部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采用作者和曾到过世外桃源“乌托邦”岛国的航海家的对话,展现了一个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个国家,有些荒诞,有些美好,有些悖论。毕竟是理论的东西,有的听起来很美好,但很多难以操作,也难以为继。 资源问题。该国首都位于地理...  

评分

总是使得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F•荷尔德林 我们明明是怀揣着充分的热情和120%的努力去投入新中国建设,为何最后却得到这般蹉跎的结果?我们明明以为自己在修筑一条通往幸福与繁荣的道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就是英国版的桃花源记嘛,夹杂一点经济和政治学历史学就可以一本正经地脑洞大开讲故事了……= =

评分

这个我买的是中英文对照版,决意好好学英文,结果却浪费了半本书钱,你懂的。

评分

很好,理想共和,雇佣兵。早期科幻,仅此而已

评分

乌托邦没有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因为乌托邦没有罪恶,没有人性的弱点。

评分

《乌托邦》在人文主义传统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空间,当他的好朋友伊拉斯谟正忙着为君主建言献策、想办法完善基督教君主专制时,莫尔已经开始质疑亨利八世的暴君统治,所以,他的书写目的也从传统人文主义者的君主制设计变成了人民共和国的设计。那些在如今看来荒诞、不可接受的观念,其实都有着真实的现实关怀,酷刑、阶级差异、官场逢迎也都是作为“体制内”的莫尔所亲身经历的。与马基雅维利一样,莫尔将将政治世俗化了,当血统(及君主的德行)被废除了合法性后,政治的核心变成了能否带给人民福祉。当然,一切政治蓝图的设计都具有静态性,这也是为什么《乌托邦》中放逐了不可测的人性——如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莫尔谈论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整体的制度,这多少可以解释,为什么乌托邦中的人像机器人,而《社会契约论》中的人不会提出异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