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遭一名连环杀人的歹徒奸杀并碎尸,这样一桩案件如果见诸美国媒体,或许已然引不起耸人听闻的效果。若是以之为素材敷衍成一部小说,可能会是一个以情节取胜的警探侦破故事。但女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却独辟蹊径,倾注了诚挚的深情,抒发出一曲催人泪下的亲情之歌。
作为父母爱情首次结晶的苏茜,天资虽不如妹妹琳茜聪慧,却是一个乖女孩。她帮爸爸业余做玻璃瓶中的帆船工艺品,从中体会到父亲对祖父的怀念;在为妈妈拍摄瞬间快照时,理解了妈妈受过高等教育却不得不充当家庭主妇的郁闷心情;她与小她一岁的妹妹有着难分难舍的手足之情;在小弟巴克利病危之时,挺身而出送他到医院急救;她甚至能和嗜酒贪杯、性情有些浮华的外婆做知心的交流。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却横遭歹徒蹂躏,死后还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人们发现。
沙蒙一家遭此惨祸,立即就崩溃了。父亲杰克精神恍惚,屡为警方提供可疑线索遭拒之后,在一次夜间去捉嫌犯时被误伤致残;母亲艾比盖尔无法忍受失女之痛,竟和探长苟且,然后离家出走;妹妹在哀伤之中一夜成人,不顾性命之忧去凶犯家窃取证据;年仅四岁的小弟在得知长姐已死之后,成长中心灵受到创伤;外婆义无反顾地来女婿家操持家务,以她的乐观豁达为这个家庭注入活力。而街坊四邻和学校师生更是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追思仪式,大家悼念亡者,更为了安慰亲人。
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苏茜原先的同学先后从大学毕业,走上各自的生活道路。连她的家人似乎也淡忘了家中失去的这名成员,尽管由于她的遭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和悲哀始终笼罩着全家,挥之不去。……父亲一次突发心脏病,母亲闻讯匆匆赶回,与家人相见难免一番尴尬;父亲从医院回到家中,全家人再次团聚。在一旁偷看的苏茜的魂灵,这时意识到: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作为缺损部分的她,固然依恋这个家庭,大家也都在忆念中感到遗憾,但全家经历了这场灾难与悲痛之后,终于融溶和合。《可爱的骨头》的书名,点出的正是这一主题。
或许是有感于当前美国的家庭危机,近年来颇有些美国作家致力于家庭题材的小说创作,不过多以青年和中年的婚恋为骨干故事,因此更像是言情小说。
小說一開頭就讓我知道這是一個悲劇的故事 蘇西是一個14歲的高中女孩 她在某天放學返家的路上被鄰居哈維強暴後殺害、並將屍體分屍丟棄 作者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描寫蘇西死後在天堂所看到的一切 她看到自己的爸爸是如何自責、媽媽無法接受她的死亡而離家 她看到妹妹一夜之間長...
评分《骨头》里的天堂让我很向往,没有欢喜也没有悲愁,只有的是对人间的憧憬。里面有一段天堂里唱歌跳舞的描写,让人为之振奋。但是当苏茜与其他的被害者聚集在一起时,只有凉凉的秋风与广阔荒凉的田野。一片广阔。 人间中人们所想的天堂肯定是幸福愉快自由自在的生活。但...
评分书的开头颇为沉重。女孩被害的一幕读来触目惊心。要不是作者平和的叙述语气让人安心,我差点以为这是一本悬疑恐怖小说。 女孩死后上了天堂。那是一个她可以俯视人间的地方。在天堂,并非万事美好、无忧无虑,女孩还是要面对离开家人的寂寞和失去参与人世间的孤独。她是一个旁...
评分 评分9月15日,星期五,上午11点,我在纽约Penn Station火车站等同事,顺便溜达进出口处的书店,顺手拿起一本书来翻看。书的名字叫The Lovely Bones,似乎在豆瓣还是哪里见过介绍的,一直没有翻过。"I was fourteen when I was murdered on December 6, 1973."(1973年12月6日,我被...
确实非常的震撼,也能明显感受到血缘的羁绊。
评分写的太用力了
评分八百年前看的,记得像所有此类书一样无聊
评分一个家庭,犹如人的周身骨骼,即使有一块破损了,缺失了,但骨架终会长全。
评分看过电影,再看的小说。单单是这个故事,与人说起时就不禁几度湿了眼眶。美国小说常会有难读的感觉,但此书却是非常流畅生动,翻译得也很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