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五集,即《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一百五十篇,四十二万字。巴老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文艺界人士认为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
《随想录》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
原文见我的blog:http://www.tianya8.net/2005/12/3.html 我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年代,一个历史仇恨和集体忘却相互交错的年代。 已经离开我们的巴金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人告诉我一件事,据说有个西德青年不相信纳粹在波兰建立过灭绝种族的杀人工厂,他以为那不过...
评分这是我去年写的读后感 今天在图书馆偶然间发现了巴金老先生的《随想录》合订本,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是节选本,并且还很贵,而这本三联1987版的书确只有8.8元,所以赶紧借来一看了。并决定从今天起把一位知识分子的良心展现于大家面前,也把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
评分正所谓文如其人,巴金的《随想录》处处透着他耿直与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说理,也十分本份诚恳。 七十五岁的老人,经历了劫难,历尽沧桑。这份善良与诚恳,应是早年性格使然。 文章大都写于文革后的七九年,如今又二十八载。今天读来,言辞不免有些老套,绝不能与新生代如韩寒...
评分“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评分--转部分文字,写出了我的心声。作者名字不转了,见谅。 在十年文革以后,谁曾站起来承担过一丝责任?中国文人 固然没有,他们重新出山以后,除了哭诉奴才的委屈外,根本不懂得反省。那些非 文人呢?那些直接的责任者呢?又有谁反省过?我不是不懂得文革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没...
见语文摘抄124。
评分我说,谁借了我的书至今未还!!害我缺一本!!!
评分太善良了,笨好笨好的,敬佩当然是敬佩,不过我永远没法想他那样想事情。
评分只有真正经历过文革并深受其害者一小能作出如此深刻的反省,也带自我忏悔意识,尤其是《怀念萧珊》,字字如针,句句是血。敢讲真话,对比当下许多所谓作家粉饰太平,却对一方方日记鸡蛋里挑骨头好多了。
评分一直都不敢接触的,文革,每次一看就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无法理解那个时代,正在学着去接触并了解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