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派巨人康有为

革新派巨人康有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克光
出品人:
页数:560
译者:
出版时间:1990-12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09056
丛书系列:清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康有为
  • 近代史
  • 康有为
  • 革新派
  • 维新运动
  • 近代史
  • 思想家
  • 政治改革
  • 中国近代
  • 历史人物
  • 变法
  • 教育改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林克光

福建省诏

安县人,

1929年6月生。1953年福州

大学历史系毕业,1956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

研室研究生毕业。现任中

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

授。主要著作有:《义和团

运动史事要录》(合作编著)、

《近代京华史迹》(合作主

编)并发表《论〈大同书〉》、

《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两个

问题》及《戊戌政变时间

新证》等论文。

目录信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身世与时势
一、世代书香门第
二、时势造英雄
第二节 一个勤学有为的青少年
一、盼“鱼化龙”的“圣人为”
二、九江礼山草堂的“狂生”
三、西樵山白云洞的“异人”
第三节 贯通中西学,形成维新思想
一、大讲西学,破除旧俗
二、从古文经学派转到今文经学派
三、开始形成进化论世界观
四、初步形成维新思想
第二章 走上维新之路
第一节 要求维新变法的第一次呐喊
一、上清帝第一书
二、联络朝中官僚
三、代屠仁守草折提出变法建议
第二节 撰写变法理论
一、《新学伪经考》
二、《孔子改制考》
第三节 创办学堂培养维新志士
一、首创万木草堂
二、两次桂林讲学
第三章 掀起维新运动高潮
第一节 维新运动的起点
一、发动“公车上书”
二、官吏上书反对《马关条约》
三、考中进士及其殿试策、朝考卷
四、上清帝第三、四书
五、推动光绪帝拟行新政
第二节 创办报纸,成立学会
一、第一份维新报纸和京师强学会
二、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
三、《时务报》和《知新报》
第三节 维新运动再起高潮
一、反瓜分上清帝第五书
二、痛陈变法,舌战总署群臣
三、上清帝第六书提出变法下手纲领
四、发动戊戌年三次公车上书
五、开保国会为保国而呼号
第四章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一节 百日维新开始
一、颁布《明定国是诏》
二、慈禧太后预布罗网
三、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面商变法大计
第二节、指导百日维新的新理论
一、撰写变法新理论
二、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三、变法下手的纲领与最终的总纲领
第三节 百日新政
一、康有为的新政建议
二、臣民有关新政的奏议
三、光绪帝的新政谕旨
四、围绕新政的激烈斗争
第四节 戊戌政变
一、戊戌政变爆发的原因
二、9月18日政变
三、十死一生,逃离虎口
四、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大同书》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撰写过程
一、时代特点和思想渊源
二、撰写与刊布过程
第二节 对现有剥削制度的批判
一、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抨击
二、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大同社会
一、以公产为核心的经济基础
二、公政府及其职能
三、高度文明的极乐生活
四、大同社会的性质
五、通向大同之路
第四节 对《大同书》的评价
一、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局限性和消极因素
第六章 流亡生涯
第一节 保皇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一、从“哭秦廷”到成立保皇会
二、保皇会的保皇爱国活动
三、庚子勤王
四、创办学校、报刊和实业
五、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
第二节 漫游世界“尝百草”
一、三周大地游历数十国
二、“遍尝百草”寻找救国“神方”
第三节 开展立宪运动
一、成立帝国宪政会与政闻社
二、运动诛袁和开放党禁
三、立宪运动的高潮及其失败
第七章 灰色的晚年
第一节 鼓吹虚君共和,反对“洪宪帝制”
一、鼓吹虚君共和,对抗民主共和
二、从替当权者献策到为封建主义招魂
三、声讨袁世凯卖国称帝
第二节 尊孔与复辟
一、掀起尊孔逆流
二、参与张勋复辟
第三节 最后十年烟云
一、在政治漩涡中沉浮
二、营建“安乐窝”
三、遨游神州各地
四、创办“述农公司”
五、成立天游学院
六、从庆祝七十大寿到寿终正寝
第八章 家庭生活与专长
第一节 家庭生活的变迁
一、爱情与多妻多子女
二、排场享乐与家庭经济
三、性格与迷信
第二节 爱好与专长
一、散文大家和杰出诗人
二、著名书法家
三、书画古董收藏鉴赏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1990年出版的书,自然存在不少缺憾,例如用1902年完成的《礼运注》来论证康氏早期思想,只会南辕北辙。因资料所限,不少地方只采用康梁的叙述,甚至轻信《戊戌政变记》的记载。这本书优点有很多,较早利用了《随手档》《上谕档》等档案资料研究戊戌变法,在“述农公司”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接触过康氏的人群,发掘出相对可靠的史实。

评分

1990年出版的书,自然存在不少缺憾,例如用1902年完成的《礼运注》来论证康氏早期思想,只会南辕北辙。因资料所限,不少地方只采用康梁的叙述,甚至轻信《戊戌政变记》的记载。这本书优点有很多,较早利用了《随手档》《上谕档》等档案资料研究戊戌变法,在“述农公司”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接触过康氏的人群,发掘出相对可靠的史实。

评分

1990年出版的书,自然存在不少缺憾,例如用1902年完成的《礼运注》来论证康氏早期思想,只会南辕北辙。因资料所限,不少地方只采用康梁的叙述,甚至轻信《戊戌政变记》的记载。这本书优点有很多,较早利用了《随手档》《上谕档》等档案资料研究戊戌变法,在“述农公司”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接触过康氏的人群,发掘出相对可靠的史实。

评分

1990年出版的书,自然存在不少缺憾,例如用1902年完成的《礼运注》来论证康氏早期思想,只会南辕北辙。因资料所限,不少地方只采用康梁的叙述,甚至轻信《戊戌政变记》的记载。这本书优点有很多,较早利用了《随手档》《上谕档》等档案资料研究戊戌变法,在“述农公司”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接触过康氏的人群,发掘出相对可靠的史实。

评分

1990年出版的书,自然存在不少缺憾,例如用1902年完成的《礼运注》来论证康氏早期思想,只会南辕北辙。因资料所限,不少地方只采用康梁的叙述,甚至轻信《戊戌政变记》的记载。这本书优点有很多,较早利用了《随手档》《上谕档》等档案资料研究戊戌变法,在“述农公司”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采访接触过康氏的人群,发掘出相对可靠的史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