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溪畔天问》发表之后,安妮・狄勒德这个名字便代表了最优良的写作。她以精心雕琢的文字、敏锐的观察和创新而深沉的洞见,在美国文坛争得一席之地,让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都忍不住陷溺。她住在弗吉尼亚州蓝岭的听客溪边,放空自我,用最真挚的眼睛观察大自然:一只青蛙、一尾麝香鼠、几个螳螂卵鞘、一条缠结的蛇皮,或大或小,或生或死,或狂暴或温柔,透过她的视网膜,便有了让人惊喜的特殊美感。短短的一年,在季节的更替间,在人、生物和造物者间,她细腻地探索了大自然里美和暴力共存的宇宙意涵。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更胜于梭罗的《湖滨散记》;另外一些人则说,它足以媲美法布尔的《昆虫记》。而对狄动德来说,这是她以二十六岁时该有的一切放边,来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主题交锋的大胆尝试。这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阅读《溪畔天问》会是一次心与灵的礼拜,一篇敬虔的祈祷,一场无与伦比的观察体验。
安妮・狄勒德(Annie Dillard)
以《溪畔天问》获普利策奖的诗人作家,成长在一个古怪但富有的家庭。她曾任专栏作家,作品经常出现证全美的主要杂志。过去三十年来,她写过散文、诗、回忆录、文学批评,甚至一本西部小说。不管主题有多不寻常,她关心的始终是有关生与死的根本问题。虽然她自认为只是个好奇的思考者,关心大自然美丽和丑恶的形式与事件,思索奇特成神秘的现象;然而,她的录赋加上准确、丰富的语汇,让许多环保人士将狄勒德与梭罗、狄道称和爱默生相提并论。
她的代表作有《靠小说而活》、《教顽石开口》、《与中国作家相会》、《美国童年》、《写作生涯》、《安妮・秋勒德选集》、《如此这般的早晨》等。
然后从03年的故乡带到了07年的北京 常读常新的一本书 它让我想起对着星空自惭形秽的童年 还有一个孩子的白日梦 她想要成为一门早已式微的学科的传承者 一个博物学家 蹲在草丛里想象用蚂蚁的眼睛看世界 由一朵花的美带来剧烈的心跳和离开后的深切思念 因为不能够看见书里描绘...
评分文/吴情 十九世纪后半叶,梭罗(H.D.Thoreau)为逃避当时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前往康克德(Concord)隐居。他根据自己在那儿的生活经历,写下了《瓦尔登湖》(the Walden and other writings)一书,对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批判,也开启了自然...
评分文/吴情 十九世纪后半叶,梭罗(H.D.Thoreau)为逃避当时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前往康克德(Concord)隐居。他根据自己在那儿的生活经历,写下了《瓦尔登湖》(the Walden and other writings)一书,对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批判,也开启了自然...
评分1972年10月,22岁的安妮·迪拉德跟丈夫一道北行度假,在她的怂恿下,两人来到缅因的阿卡迪亚汽车营地野营。“没啥好玩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们整个10月都住那儿,住帐篷。我读书,读书,读书,跟以往一样。” 安妮写日记很勤,读书更多,根据她自己的记录,大学毕业两年...
这是个好书,以前我推荐过一个美女去读,后来美女从我身边跑了。
评分读到这样好的一本书,仿佛见到一个思念已久的恋人。
评分文字比较细腻,适合小清新,但是其中又有些比较形而上的东西感觉有点突兀、刺眼。
评分将物理与文学完美结合。
评分我在喜马拉雅上朗读这本书,欢迎来听:http://www.ximalaya.com/23764705/album/396353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