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基礎知識

中國伊斯蘭教基礎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宗教文化齣版社
作者:秦惠彬
出品人:
頁數:290
译者:
出版時間:1999-01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123181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伊斯蘭教 
  • 宗教 
  • 伊斯蘭 
  • 哲學宗教 
  • 曆史 
  • 通識 
  • 小說、散文、雜文 
  • 2010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目錄一覽:

總序

前言

曆 史 沿 革

一、伊斯蘭教的形成與發展

穆罕默德的創教活動

伊斯蘭教的發展

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伊斯蘭教何時傳入中國?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方式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路綫

唐代伊斯蘭教

五代伊斯蘭教

宋代伊斯蘭教

哈拉汗朝(“黑韓”或“黑汗”王朝)伊斯蘭教

元代伊斯蘭教

明代伊斯蘭教

清代伊斯蘭教

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的發展

三、20世紀前半期中國伊斯蘭教

新式學校的創建

社團性文化事業的開展

伊閤瓦尼同門宦之間的鬥爭

“侮教事件”

新疆伊斯蘭教

淪陷區伊斯蘭教

四、當代中國伊斯蘭教

信 仰 禮 儀

一、基本信仰

伊瑪尼

“六信”

“五功”

“聖墓朝拜(崇拜)”

二、節日習俗

“三大節日”

姑太節

經名

飲食禁忌

婚儀

葬儀

服飾

割禮

經字畫

清真牌

希吉拉曆(伊斯蘭教曆)

教 製 教 派

一、教製

單一教坊製

隸屬教坊製

三掌教製

教主製

熱衣斯製

海乙製

卡的製

鄉約製

選聘製

寺管會

二、教派

三大教派

四大門宦

三、現代社團

中國迴教俱進會

中國迴教學會

中國迴教協會

中國迴教總聯閤會

成達師範

香港中國迴教協會

颱灣中國迴教青年會

教 義 學 說

一、主變論的教義思想

二、親儒思想

“二教同源”說

“互補”說

三、中國伊斯蘭教義學

關於宇宙發生論

關於“認主學”

關於“屬性論”

關於倫理綱常

“一元忠誠”與“二元忠誠”

“漢刻它布”

經 籍 人 物

一、《古蘭經》的翻譯

鐵錚本

姬覺迷本

王文清(靜齋)(甲本)

王靜齋(乙本)

王靜齋(丙本)

劉錦標本

楊仲明本

時子周本

馬堅本

林鬆本

仝道章本

買買提?賽來本

二、“漢刻它布”

《正教真詮》

《清真大學》

《希真正答》

《清真指南》

《天方典禮》

《天方性理》

《天方至聖實錄》

《五功釋義》

《真境昭微》

《四典要會》

《大化總歸》

《四篇要道補注便濛淺說》

《擇要注釋雜學》

《經學係傳譜》

《歸真總義》

《真功發微》

《天方三字經》

《清真釋疑》

《清真釋疑補輯》

《修真濛引》

《歸真要道譯義》

《教款捷要》

《天方正學》

《清真教考》

《伊斯蘭六書》

三、曆史人物

蘇圖剋?布格拉汗(?—955年)

穆薩?阿爾斯蘭汗

奧布?哈桑?阿裏

玉素甫?卡迪爾汗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宛葛素

馬赫穆德?喀什噶裏

禿黑魯?帖木兒汗(1329—1362年)

黑的兒火者(1361—1399年)

馬哈麻汗(?—1416年)

歪思汗(?—1428年)

羽奴思汗(1416—1487年)

速檀?阿黑麻汗(?—1504年)

速檀?賽德汗(?—1533年)

滿速兒汗(?—1543年)

瑪閤圖木?阿雜木(?—1542年)

鬍登洲(1522—1597年)

王岱輿(約1584—1670年)

常誌美(1610—1670年)

“大小和卓”

阿帕剋和卓(1626—1695年)

捨起靈(1630—1710年)

馬守貞(1633—1722年)

馬注(1640—1711年)

劉智(約1655—1745年)

祁靜一(1656—1719年)

鮮美珍(1661—1739年)

馬來遲(1681—1766年)

馬福海(1715—1812年)

馬明心(1719—1781年)

伊帕爾汗(1734—1788年)

馬葆真(1772—1826年)

馬復初(約1794—1874年)

馬化龍(1810—1871年)

阿古柏(1820—1877年)

馬聯元(1841—1903年)

藍煦

馬安禮

王寬(1848—1919年)

馬元章(1853—1920年)

馬一龍(1853—1925年)

馬啓西(1857—1914年)

馬鄰翼(1864—1938年)

馬良駿(1867—1957年)

達浦生(1874—1965年)

虎嵩山(1880—1955年)

哈德成(1888—1943年)

馬鬆亭(1895—1992年)

馬以愚(1900—1961年)

龐士謙(1902—1958年)

沙夢弼(1903—1972年)

馬騰靄(1921—1991年)

宗教活動場所

一、清真寺

清真寺的意義

清真寺的構成

中國清真寺的沿革

著名清真寺

二、道堂

道堂的作用與意義

著名道堂

三、陵墓(麻劄)、拱北 

著名先賢陵墓(麻劄)和拱北

其他

一、經堂教育

經堂教育前

經堂教育後

課本

二、從文化視角看中國伊斯蘭教的曆史定位

附錄

一、近代伊斯蘭運動

瓦哈比運動

伊朗的巴布運動

泛伊斯蘭運動

伊斯蘭現代主義運動

二、當代伊斯蘭復興運動

哈桑?班納和穆斯林兄弟會

新泛伊斯蘭主義

宗教政治化——伊斯蘭復興的歸宿

當代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走嚮21世紀的伊斯蘭教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以較為客觀的立場(建國後除外)介紹瞭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曆史、禮儀、人物、書籍、思想變通等;曆史上的伊斯蘭信仰傳播往往伴隨徵服,乃至政教閤一政權的建立,在天朝則從未進入權力核心,而是改變自身適應本土文化,明末清初“以儒詮迴”的主變論教義是其錶徵;中國多屬於遜尼派,派彆分教派和門宦,係關於“教乘與道乘”的體認和實踐;伊斯蘭教亦是充滿信仰內悟的普世宗教,附錄雖提供瞭伊斯蘭復興運動之常識應知,但於原教旨主義的內在闡釋似嫌不夠充分,或令讀者認知有偏

评分

附錄精闢簡潔,乾脆利落。

评分

比較基礎的讀本

评分

附錄精闢簡潔,乾脆利落。

评分

以較為客觀的立場(建國後除外)介紹瞭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曆史、禮儀、人物、書籍、思想變通等;曆史上的伊斯蘭信仰傳播往往伴隨徵服,乃至政教閤一政權的建立,在天朝則從未進入權力核心,而是改變自身適應本土文化,明末清初“以儒詮迴”的主變論教義是其錶徵;中國多屬於遜尼派,派彆分教派和門宦,係關於“教乘與道乘”的體認和實踐;伊斯蘭教亦是充滿信仰內悟的普世宗教,附錄雖提供瞭伊斯蘭復興運動之常識應知,但於原教旨主義的內在闡釋似嫌不夠充分,或令讀者認知有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