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本书以当事人口述,并根据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俞平伯、沈从文、丁玲、老舍、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后的遭际和故事,以及他们的心理历程,让读者了解到那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我发现,只要进入体制内生活,我的关注点便不由自主的转向。一向连新闻联播都看不懂的人,在2009年间才读懂了《1984》,以及《古拉格群岛》。在内心深处对这种体制下人的心灵扭曲和际遇离奇感到激愤,一方面又因为生存的被迫,在这夹缝中找不到该何去何从的道路。而在文革中的...
评分此书有初版本。虽部分文章己阅,昨仍下单<故国人民有所思>。 首次发评,干嘛一定要140字?思绪有点乱,抄点吧: 一千年,在茫茫宇宙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人而言,“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多少次改朝换代、隆盛衰亡,都在其中。人寿数短暂,却最喜回望前尘往事...
评分 评分《人有病,天知否》这本翻了好久,前后有俩月。 到底把郭小川那章读了个绊绊磕磕,最后索性让过去。 全书五百多页,写郭的占了小一半。如果关于郭的素材特别多,又不忍删减,真该另出一本,以新书的架构重新分分章节。毕竟章节也是有节奏感的,冷不丁...
标题就足以让人震颤
评分应该肯定的作者确实还是下了许多功夫,挖掘了许多材料的,虽然对材料的组织和叙述不是那么完美。那的确是个人人都病的年代,可那病恰恰就是人自己造成的,不应该问天。而且这种病至今延续在许多人的身上甚至深入了基因里。昨晚熬夜看完了秦晖教授一个关于土改的两个小时的讲座,认同其分析,土改从一开始就不是分田地这么简单,而是彻底消灭了中国几千年的宗族制度,此后中国最大的阶层农民就彻底成了棋子般的散沙,永远地不会再有牵头人,也从此江山就稳固了,所以大饥荒等那么惨的社会状态下都没出现成气候的民间骚乱事件,要知道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大多都是在这种契机下发生的啊。这种状态到今天都一样,比如面对不合理拆迁,也都是少数个体性的抗争而已,非常好对付。这一点上看来,D的有些人真是吃透了中国的历史和人性啊。
评分心水序言里一句话:史记里除了姓名是真什么都是假的,小说里除了姓名是假什么都是真的,沉重的话题,沉重的历史
评分就像人一样,有些书,始终会遇见。
评分簡單翻閱了下,涉及人物較少,不過內容還是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