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史

中国诗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吉川幸次郎
出品人:
页数:338
译者:章培恒 骆玉明 等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9085860
丛书系列:日本学者文史著作系列
图书标签:
  • 吉川幸次郎
  • 诗歌
  • 海外汉学
  • 文学史
  • 古典文学
  • 日本
  • 文学
  •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 中国诗歌
  • 诗史
  • 古典文学
  • 唐诗宋词
  • 文学史
  • 诗词鉴赏
  • 古代文人
  • 文化传承
  • 诗歌艺术
  • 文学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吉川幸次郎先生对中国文学史独到的把握,在本书中尤其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将文学作品置于一种形而上的背景下去考察,发掘其中所表达的个人与天命的关系;第二,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力量与激情有—种持续的关注。 这种力量与激情又与中国的天命哲学有一种相互的贯注,构成中国文学特有的精神。所以,吉川幸次郎先生此书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于如何把握中国文学在形式方面的特色,而在于其极为注重把握中国文学的精神。

作者简介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目录信息

重版前言
译者前言
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
《诗经》与《楚辞》
新的恸哭——孔子与“天”
项羽的《垓下歌》
汉高祖的《大风歌》
论司马相如
对常识的反抗——司马迁《史记》的立场
关于短箫铙歌
曹操的乐府诗
关于孔融
关于曹植
阮籍传
阮籍的《咏怀诗》
陶渊明
燃烧与持续——六朝诗与唐诗
唐诗的精神
李白与杜甫
牡丹——李白的故事
杜甫小传
韦应物的诗
韩退之的诗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宋诗的情况
关于苏轼
诗人与药铺——关于黄庭坚
关于陆游
关于元好问
关于高启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
渔洋山人的《秋柳》诗
清末的诗——读《散原精舍诗》
关于鲁迅
中国的古典与日本人
解说(高桥和已)
论文出处一览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文学的一种理解 纯以实在的经验为素材的作品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诗歌纯是抒情诗,以诗人自身的个人性质的经验(日常生活及生活四周的自然界的经验)为素材的抒情诗为主流。以特异人物的特异生活为素材,从而必须从事虚构的叙事诗传统是缺乏的。散文也是以叙述实在事件的历史...  

评分

《中国诗史》从一个置身事外的角度认识了中国的文学史,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国人自己的文学史总是有感情的因素,政治走向的因素等等,文学史“史”的成分不那么客观。并不是说别国人看中国文学史就完全旁观者清,对我们至少是个借鉴  

评分

这几日在看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中国诗史》。吉川称中国文学,是抑制对神的关心只凝视人间的文学,这个民族的文学题材是:人间的事实。此书可与斯蒂芬-欧文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并看。  

评分

与《宋元明诗概说》两本一起读的,吉川先生对中国诗格有种一以贯之的理解,就是“燃烧和持续”(六朝唐代),“悲哀的扬弃”、“心情渐趋平静”(宋)。他喜欢将具体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去分析,对中国诗歌的把握和选取,也是精准和独到的。  

评分

与《宋元明诗概说》两本一起读的,吉川先生对中国诗格有种一以贯之的理解,就是“燃烧和持续”(六朝唐代),“悲哀的扬弃”、“心情渐趋平静”(宋)。他喜欢将具体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之下去分析,对中国诗歌的把握和选取,也是精准和独到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认为中国的古典文学的精髓是建立在对汉语言的极度崇敬和膜拜之上的,拒绝与日常口语契合,这是与大部分其他国家文学不同的。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言文一致,小说代替诗歌成为文学的中心,当然一部分是受西方影响,一部分也是因为人们对汉文本身已经没有相同的尊崇之意了。

评分

写给日本人的通俗读物

评分

很多篇幅在讨论时都运用了新的眼光,很喜欢当中关于苏轼和阮籍的评论,或许这也就是吉川幸次郎之所以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品格即《咏怀》吧。

评分

果然最好的还是那篇杜甫小传

评分

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