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特•鲍利(Gunter Pauli), 1956年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蓝色经济”概念创始人。鲍利毕业于世界知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是一名相当成功的创业家,前后共成立过十家公司。1983年,他获选为第一届“世界十大杰出青年”(The Outstanding Young Persons of the World)。1994年,他又当选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未来国际领袖之一。
身为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研讨国际问题的全球性智囊组织)的成员之一,冈特于1994年决定从企业界退休,创办“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Zero Emissions Research Initiatives,ZERI),全心投入研究创新的蓝色经济模式,以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皆能永续发展。目前他己获得比利时、瑞典、加拿大、美国以及日本等政府或企业的大力资助,在全球推广“蓝色经济”的商业模式。
蓝色经济将生态系统的卓越成就应用于经济体系,使得人类系统,甚至是一切生物系统都能够稳定地、安全地沿着进化和再生之路持续前进。最关键的,蓝色经济模式既保护了地球的环境及资源,又使人类撷取了可持续发展的好方法,同时,它还能提高我们企业的效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本书中,作者用无数个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有比当下更好、更简单的产品和方法来替代高资源浪费、高成本防护的方案。这些替代方案并不是要削弱我们的经济,而是要强化,同时节约资源和成本。
高生产力、创造充分就业的蓝色经济风暴已经来临。看完本书,
普罗大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众多新奇有趣的商业科普知识;
聪明商家可以从中得到无数的灵感,指引你发掘潜在的厚利商机;
负责任的官员可以借鉴蓝色经济模式,研究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环保人士可以将本书作为您的又一本行动宣言。
全新的角度,但部分观点不赞同。 作者给大家呈现了一个很美好的愿景,但低估了复杂性的代价,智力的机会成本,市场的残酷。 我们小镇之前也有人种蘑菇,但2年后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想比那些县城更近的村庄,他在成本和灵活性上没有比较优势。 作者的很多例子,推广起...
评分我在一九八三年首度认识本书作者冈特﹒鲍利,当时我们都获选为第一届的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他也是该年最年轻的当选人,其杰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络,我到欧洲出差时,大家也会找机会碰面。 鲍利在一九九四年创办了“零排放研究研究与活动基金” (ZERI),由...
评分我在一九八三年首度认识本书作者冈特﹒鲍利,当时我们都获选为第一届的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他也是该年最年轻的当选人,其杰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络,我到欧洲出差时,大家也会找机会碰面。 鲍利在一九九四年创办了“零排放研究研究与活动基金” (ZERI),由...
评分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创办人、投身可持续发展事业20多年的创业家冈特•鲍利,在本书中呈现了100个无废弃、零污染、低成本,却能创造庞大商机、带来在未来10年中超过100,000,000个工作机会的创业蓝本,包括: 仿效白蚁蚁穴所打造出的无需空调的清新大楼; ...
评分知道冈特•鲍利(Gunter Pauli)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特别关注他先是以零排放后来用蓝色经济的名义研究循环经济。眼前的这本《蓝色经济》是他20年思考、研究与实践的产物。此书对于中国当前正在火热发展但是存在某些误区的循环经济,至少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
仿生学、生态链。节能环保是好的,但很多观点的正确性,点子的可操作性都成问题。
评分仿生学、生态链。节能环保是好的,但很多观点的正确性,点子的可操作性都成问题。
评分很多新奇的点子,如果真的用起来改多好。现实的阻力来自哪里?
评分蓝色经济是这样一本书,它开篇就陈词说明什么是蓝色经济,然后用无数的案例去证明它的可行性。我对于蓝色经济的理解是:生态经济,即整个产业链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可回收并可以继续奉献价值的,不存在也不产生“垃圾”。而这个生态圈的建立其实是学习和效仿自然所造成的。如果说人类工业文明是影响了自然发展,那么蓝色经济就是在新的经济观念下,用自然的方式去影响自然,人为地协调局部的生态圈——我担心的是,这样人为的经济生态并不一定没有漏洞,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虽然,我并不推崇道法自然。
评分如我给的标签一样,最震撼我的是作者从地球、生态系统的物理能源着手,而非我们现在赖以生存使用的化学能量,新奇的角度,原来咖啡渣还有那么多可以继续创造价值的能量,只是被重视核心业务的商业企业废弃了而已,看到这个我已经蠢蠢欲动了,很想去做咖啡渣培育菌菇的农业项目,兴奋不已。蛆可以吃掉腐烂组织,让新生的肌肉组织长出来,这是之前就听说过的,它可以有提供生态食物链与新型商业运作的巨大盈利来源,中国的传统耕作法和手工业如桑蚕丝有这么强大的生态养育基础,这是值得自豪的。说到最后,又提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应被席卷全球的西方文化势力所兼并,拾回自己的东西,认识自己,有了对自己稳定并自豪的身份认同才能站在国际立场与别人谈判,所谓发扬中华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