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杰·范胡泽
生于1957年,是美国伊利诺伊州三一神学院(TEDS)研究系统神学的教授,其主要著作涉及神学、诠释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范胡泽毕业于剑桥大学,尼古拉斯·赖什指导了他的博士论文《保罗·利科哲学中的圣经叙事:诠释学与神学研究》,该论文于199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至1990年,范胡泽在三一神学院教书。后来,他成为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新学院的讲师。1998年,他重新回到三一神学院。
《保罗•利科哲学中的圣经叙事:诠释学与神学研究》内容简介:一般说来,保罗•利科是一个哲学家,而《保罗•利科哲学中的圣经叙事:诠释学与神学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即神学的角度论述了利科的哲学思想。利科的哲学与神学之勾连,是贯穿于整、线索,他的哲学是一种神学思考,而他的神学则是一种哲学阐。《保罗•利科哲学中的圣经叙事:诠释学与神学研究》共十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谈论了利科的哲学与神学的勾连,第二部分针对“耶稣事件”,谈论了历史与想象的关系。而隐藏在该书表面段落结构背后的逻辑则是:利科的哲学即神学;利科的神学是希望的神学;表达这一希望的途径是诗歌。走进利科,意味着走进哲学、诠释学和神学交汇的边界,而诗学,是走进这一交汇地的唯一通道。
如果译者和编辑稍有一点神学知识,都不会把“基督的受难”翻译成“基督的激情”。翻译总体上还行,但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硬伤,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这个词反复出现,让人叹息。 好吧,我一定要去聆听一下巴赫的《马修的激情》。
评分如果译者和编辑稍有一点神学知识,都不会把“基督的受难”翻译成“基督的激情”。翻译总体上还行,但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硬伤,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这个词反复出现,让人叹息。 好吧,我一定要去聆听一下巴赫的《马修的激情》。
评分如果译者和编辑稍有一点神学知识,都不会把“基督的受难”翻译成“基督的激情”。翻译总体上还行,但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硬伤,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这个词反复出现,让人叹息。 好吧,我一定要去聆听一下巴赫的《马修的激情》。
评分如果译者和编辑稍有一点神学知识,都不会把“基督的受难”翻译成“基督的激情”。翻译总体上还行,但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硬伤,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这个词反复出现,让人叹息。 好吧,我一定要去聆听一下巴赫的《马修的激情》。
评分如果译者和编辑稍有一点神学知识,都不会把“基督的受难”翻译成“基督的激情”。翻译总体上还行,但这实在是个巨大的硬伤,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这个词反复出现,让人叹息。 好吧,我一定要去聆听一下巴赫的《马修的激情》。
基督的激情!硬伤啊硬伤。
评分用隐喻和叙事撑起希望神学。
评分基督的激情!硬伤啊硬伤。
评分翻译不行
评分读过vanhoozer的《神学诠释学》,因着《神学诠释学》来到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