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方社会礼教史丛论

明代地方社会礼教史丛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克生(1967—),安徽舒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博士后。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广东肇庆学院“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明代礼学社会史、政治文化史,撰有《明朝嘉靖时期国家祭礼改制》、《一本书读懂明朝》、《明代国家礼制与社会生活》等专著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及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等多个项目。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克生
出品人:
页数:279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003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明史 
  • 社会史 
  • 思想史 
  • 礼学 
  • 明清史 
  • 礼制 
  • 礼仪制度 
  • 文化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传播朱子家礼,宣讲太祖圣谕,是明朝在地方推行的最主要的两种社会礼教形式,显示出“礼治”始终是王朝政治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受到特别强调的社会治理方式。家礼是王朝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明朝为了推广家礼,建立起多渠道、多层级的家礼传播:既有官方倡导也有民间自为,既有礼书、礼图等文本形式,亦有士人示范、指导等非文本形式。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是以士人为主导、以学校为中心、以执礼为目标、以民间为指向的具有创造性精神的社会礼仪化过程。在理论形态上,明代士人对家礼的探讨并不是在经学探索的脉络下进行的,他们对经典礼文的征引,都是为了为己所用,进一步化经典为实用知识,并且将之与宋儒说法、时制与前例相互渗和。东山葛氏、吕坤等家礼著述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明太祖朱元璋“圣谕六言”是明朝教育民众的纲领。宣讲圣谕的活动持续有明一代,大约以嘉靖朝为分期,此前的宣讲方式可称之为“洪武模式”——里老人持铎徇道,宣诵圣谕六言。方式简单,效果不佳。后一阶段多有创新,圣谕宣讲与乡约相结合,进而出现了宗族、会社的“乡约化”趋势,宣讲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宣讲内容的深入与系统,“圣谕演绎”之学开始形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论文结集整成书。所以难免重复复重复!

评分

感觉每一章的思路都很好。作者强调的“礼仪-社会史”的进路明显与和张寿安的“礼仪-考证”相当不同。明代礼学并非经学式的话语,所守经典看似不出于《圣谕六言》和《朱子家礼》二端,但经过士人”接转“而平民化后具有的操作性很值得重视。如果说张寿安推翻了梁启超清代有学术而无思想的论断,那么赵克生的的研究也在不断挑战清人新情欲观之下对明儒“以理杀人”的指责。

评分

感觉每一章的思路都很好。作者强调的“礼仪-社会史”的进路明显与和张寿安的“礼仪-考证”相当不同。明代礼学并非经学式的话语,所守经典看似不出于《圣谕六言》和《朱子家礼》二端,但经过士人”接转“而平民化后具有的操作性很值得重视。如果说张寿安推翻了梁启超清代有学术而无思想的论断,那么赵克生的的研究也在不断挑战清人新情欲观之下对明儒“以理杀人”的指责。

评分

论文结集整成书。所以难免重复复重复!

评分

我觉得作者关注的问题挺有趣的,比如明代礼学(尤其是家礼)的变化与实践。明代礼学确实有不同于清代礼学重考证偏经学的变通的一面(援俗入礼,以礼化俗)。蒙学礼教和地方社会的圣谕宣讲也有有趣。希望能学到作者“眼光向下”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