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沛霞(Patricia Ebrey),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1985-1997年任伊利诺斯大学历史系教授,1997年至今教于华盛顿大学历史系。1993年出版《内闱》(英文版),是海外中国女女史开山之作。她的兴趣主要在妇女、家族和社会等方面,其重要文章于2002年结集出版,题为《中国历史上的妇女和家族》。但是,她的研究范围远远不限于此,其涉猎之广可以从以下著述跨越的年代和领域得到证明:《3-7世纪中国领域的重建》(与人合编)、《剑桥中国插图史》、《中国历史手册》、《唐宋时期的宗教与社会》(与人合编)、《中华帝国的儒家思想和家族礼仪:关于礼仪著述的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的婚姻和不平等》(与人合编)、《家礼》(译著)、《晚期中华帝国的家族组织:1000-1940年》、《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最近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宋徽宗。
《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闺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借他人眼光获得自知之明 外国学者的角度独特 分析统计方法也很特别 关键是她引用的数据事例虽然琐碎细微却很有意思 你能在一些不被人注意发现的地方 找到共性 将女性史和女性自我认知发展的零散片段汇在脑海里 加上无数的问号——为何那些有违女性利益的习俗和变化能轻而易举地...
评分 评分 评分头一回读这种学术译著,感觉有点吃力,翻译者好像不怎么精心似的,翻译过来的语言一点儿也不中国化,这是对本书不太满意的地方~~~对书的内容还是蛮喜欢的。小妹才疏学浅,思想也欠缺深刻,但觉材料详实丰富,饶有趣味。通过此书的阅读,对那个时代妇女生存状态的了解增进了许多。
多年前,买了本送宋史老师,他看了眼不经意说了句,这书英文版,我有作者签赠本,译本还没有,谢谢你。我顿时知道什么是学霸了。
评分4.5星。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十多年前读,感觉写得过于密实,读得费力,这次重读,倒觉得它自有佳处,允为经典。史料解读之外,注重长时段的社会变动和统计数据,尤其着意于法律文献对妇女地位和合法权利的界定;同时批判性思辨也甚强(可能部分得益于作者身在这一传统之外的距离感),往往短短一段,切中中国家庭制下妇女处境的微妙之处。伊佩霞也留意到了当时实践中与法律条文、礼法规定的差异,但实际上还是更注重文献而非现实实践。此外,作为一部纲要性著作,她不可避免地将“宋代中国”视为一个整体,虽然略微提到两宋的不同,但对地域性差异则甚少着墨,也未深入论述南宋理学的兴起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评分4.5星。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十多年前读,感觉写得过于密实,读得费力,这次重读,倒觉得它自有佳处,允为经典。史料解读之外,注重长时段的社会变动和统计数据,尤其着意于法律文献对妇女地位和合法权利的界定;同时批判性思辨也甚强(可能部分得益于作者身在这一传统之外的距离感),往往短短一段,切中中国家庭制下妇女处境的微妙之处。伊佩霞也留意到了当时实践中与法律条文、礼法规定的差异,但实际上还是更注重文献而非现实实践。此外,作为一部纲要性著作,她不可避免地将“宋代中国”视为一个整体,虽然略微提到两宋的不同,但对地域性差异则甚少着墨,也未深入论述南宋理学的兴起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评分在书店翻完的,作者连什么是靠谱的资料和如何进行资料整理都做不到还是不要去弄学术了吧。
评分翻译很硬,但原作的风貌还在。站在本国文化之外,对宋代女性的生活进行全面的回顾,宋代恰恰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下降,生活开始收缩到内室的时代,了解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对了解当代女性地位与男性话语权都有很多裨益。本书中一大特色是对大量叙事性史料的解读,不过其分,令人对语言的解读有了很深刻的认知,虽然也读过容斋但还真没想过可以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思考,看来还是要重读了。最近读了不少男女关系的书,这本可以说是一个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