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注重的,一为说明各种史迹的背景,一为史迹的因果及征此的相互影响,以求培养读者分析现代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能力。
本书据著者1927年修订本校订重印,原书分上下册,今合为一册。由于复制的困难,略去了原书中既不尽清晰也不尽准确的插图和地图。时间过去了七十余年,这部出自这样一位独特人物有着独特风格的书,无疑仍然是值得我们重温的——尽管同样无疑的是它已不可能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的需要。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衡哲”之“衡”疑与南岳故土有关。生于江苏武进(一曰常州),祖父钟英(字槐庭),伯父范(字叔畴),父亲韬(字季略),均为颇有造诣之学者、诗人。母亲庄曜孚(字苣史),则为杰出画家。有姐妹六,兄弟二,衡哲行二。
二十一岁入上海爱国女校学习,二十四岁成为清华学堂第一位留美女生,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专修西洋史,兼修西洋文学。二十八岁获文学学士学位,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三十岁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二十七岁发表白话小说《一日》于《留美学生季报》第一期,早鲁迅《狂人日记》一年,被视为“新文学短篇小说开山之作”,被胡适赞为新文学“最早的同志”。八十六岁留下遗言“我不稀罕那个”,溘然长逝……有评论说:“陈衡哲作为我国第一位女教授,女学者,她那崇高的德性和渊博的学识,被师生们誉为‘五四’以来的‘一流正统的女性’。”
以一个女人独特的视角来讲述历史上的人和事。历史本来就无所谓真正的客观而言,所以我喜欢读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史书,陈衡哲女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来向人们娓娓道来她眼中的那个世界。《西洋史》虽说当初是按照一部教科书的要求来编纂的,但是由于作者独特细腻的散...
评分2002年,我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给本科生开了一门“欧洲文明史论”的课。在第一堂课开始时给学生开的参考书目中就有这本陈衡哲著的《西洋史》。我对学生们说:“到现在为止,中国人写的《西洋史》当中,我还没有见到比这本书写得更好的。陈衡哲(1890—1976)是谁呢,她是‘...
评分一直对欧洲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却苦于找不到一本好书。而这本正是我想要的,脉络非常清晰,逻辑严密,描述翔实。毫无累赘之感,确得精简之妙!读来非常省力气,却能够了解历史的真貌!作者的才华和责任感跃然纸上。
评分如果你对历史还算感兴趣而且对西方历史不甚了解 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这是本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写给学生的教材 是写在那个资料稀少1920年代 看后令人感慨万千 一位女子竟能写出这样的历史 一直很佩服 当年明月 历史居然能那样写 生动详尽 深入剖析 像身临其境一样 把...
评分以前看钱穆的《国史大纲》,对序言里的这样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受传统历史教育课程的影响,说起历史,相信不少人都会想起“局限性”、“阶级”和“必然规律”等一类的词眼。这种思路一般被表...
分分合合,相爱相杀。走到今日好不容易一大家子能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说话。“做天难做四月天”恰到好处地摹画出国际关系难处理之处。其余像“那英法两国也对俄土之战,酸甜苦辣品不出个滋味”等语也叫人印象深刻。本书放到今日一点也不过时;相反,作者既明晰又活泼的笔调极适合大众阅读。p.s. Federick等以F开头的人名、地名都被作者翻译成勿XXX,是受吴语的影响吧?
评分作为民国时期的作品,语言浅显直白,条理清晰,虽说不喜欢这种叙事风格,外加有一些观点不能苟同,但此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K500/C421
评分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力荐,非常棒。条理清晰,不纠缠细枝末节,内容又丰富。
评分读到文艺复兴,剩下的回头继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