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以同等學曆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研究生班,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赴紐約定居,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受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定居北京。因兩度進藏,作《西藏組畫》等油畫創作。近十年作大型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2000年齣版文集《紐約瑣記》,2002年齣版隨筆集《陳丹青音樂筆記》。
本書內容:1968年,“文革”亂世,我滿十五歲,趁亂學起油畫來。在大牆麵大鐵皮上纔畫瞭幾幅毛主席“紅寶像”,我就認定自己已經是個法畫傢。鼕季頭一場雪,我約瞭兩位大我幾歲的工人畫友,鄭學明,李雲暉,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陽公園,瞄準園外那座有五個圓頂的東正教教堂畫寫生。那年,教堂早已成瞭盧灣區抄傢物資管理辦公室,但圓頂不容易“抄”走,我們早就選定一下雪就畫它:它多像蘇聯畫冊中的景象——什麼是蘇聯,舊俄、東正教,我們全不懂,但那又怎樣!
#每週一書#之<多餘的素材>從陳丹青個人來講,見識是夠的思想也是銳的,作為畫家社會活動家都比較讓人敬佩,作為作家就真不想多說,不過很多圖片倒確實看得出來其藝術修養和見識,但此書中很多文章卻是應了書名頭二字
評分这本书取名《多余的素材》,我看后在笑丹青的谦虚。丹青的书,除去《退步集续编》其余尽皆读过,而读过三次的有三本:《外国音乐在外国》(《陈丹青音乐笔记》),《纽约锁记》和《多余的素材》。我很中意陈丹青这样的以绘画者的目光来审视身边的世界的执笔者。后来读木心,发...
評分每周一书之《多余的素材》 從陳丹青個人來講,見識是夠的思想也是銳的,作為畫家社會活動家都比較讓人敬佩,作為作家就真不想多說,不過很多圖片倒確實看得出來其藝術修養和見識,但此書中很多文章卻是應了書名頭二字
評分某杂志社招人,标明要会写故事,说是现在能把一个故事给讲圆的人已不多见,堪称人才。依我看,会写故事的人并不少,会写人的人则是真为稀有。何以故?要写人,非但要能把故事讲好,更要有足够高的眼界。倘或是写名人,背景更是少不得的。 写名人(某人语: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評分虽说学的是西洋画,笔底下的文章呢,倒是有正经的国学底子。 应该算是中西合壁古今通吃。 文风呢,有点像孔庆东+胡兰成+白先勇 可能有些辱没白先勇,但肯定是抬举孔庆东。 后补:又读了他的一些书,觉得对他文风的评价不合适。
快意
评分這本隻能說很一般。
评分雅痞通透著,文字有時無節製。理解那種態度是如何養成的。
评分對於這個男人,懷有說不齣的溫愛
评分比起他其他的隨筆遜色一些,但舉重若輕或許正是他的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