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读了书中的《上海》一篇。新感觉派倒是从不避讳对政治经济的直书,甚至后者正构成新感觉派手法和素材的重要来源,这一点是为左翼叙事所遮蔽的;同时,政治经济的状况,在横光的笔下被微缩成一闪而过的一幅幅剪影,于是化为肉体纷繁感觉中的一部分。感官与革命的关联,越发显得错综了。更不用说殖民地上海这一题材本身的无尽魅力。
评分只在豆瓣大言不惭地说…即便读的是中译本而不是日文原著,我也完全能够领会新感觉派的“感觉”是怎样一种表达形式,因为那就是我年少无知时曾钟爱过的写法,也部分解释了海派文学对我一贯的吸引力。而在上海的故事当中,不仅仅有新感觉的生动的,物化的,脱离客观逻辑的描摹,又有严肃的,术语化的,长篇大论的不同思想主义的论争,诗意与理论交织成奇妙的艺术景观,又共同呈现出不可解的虚无。面对回不去的故乡,颠沛动荡的时局,无从守护的个人情感,人生的意义无所追寻,仿佛只空余无尽的怅惘。
评分读了书中的《上海》一篇。新感觉派倒是从不避讳对政治经济的直书,甚至后者正构成新感觉派手法和素材的重要来源,这一点是为左翼叙事所遮蔽的;同时,政治经济的状况,在横光的笔下被微缩成一闪而过的一幅幅剪影,于是化为肉体纷繁感觉中的一部分。感官与革命的关联,越发显得错综了。更不用说殖民地上海这一题材本身的无尽魅力。
评分横光利一
评分《上海》一篇相当精彩也相当有价值,写的应该是1925年的五卅惨案,可以跟茅盾的《子夜》对照着看。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流落上海的日本青年、日本舞女、俄罗斯妓女、变成乞丐的俄罗斯贵族、印度珠宝商人、漂亮的女共产党员、麻木的中国人、通用汽车公司的美国人、德国工程师、躲在印度人背后的英国人,瞬息万变的证劵交易所、醉生梦死的舞厅、欲望横流的澡堂、多如迷宫的上海弄堂、倒满了垃圾和停满了船舶的苏州河、街头层出不穷的罢工洪流,黑夜、鲜血、尸体、枪声,当时的上海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大都市,冒险家的乐园,如今的上海,只是一个大的城市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