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接替米歇尔・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至1987年退休。 1995年11月4日,德勒兹因难忍肺疾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坠楼自杀。
几乎可以这样说,德勒兹谈电影的两卷本著作也许是你这辈子所能读到的最深刻的电影论著了。为何如此绝对?因为跟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未必有希望超越德勒兹。
德勒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跟他不相上下的哲学家尚有几位,可惜他们都没有写过电影方面的论著。《电影2:时间-影像》是两卷本著作的第二卷,第一卷的题目是《电影1:运动-影像》。现在我们不必追问为什么中译本先推出第二卷,而不是先推出第一卷,或者同时推出。热爱电影的读者,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书店把它抢购到手,因为该书只印了3000册,而中国有多少热爱电影的人会跟你竞争啊!
第五章 两种时间-影像:一种立于过去之上,一种立于当刻之上。 回忆的存在之处:并非心智实存,而是在时间中。需要在回忆逝去处进行回忆,记忆并不存在于我身,而是我们在一种存在-记忆、世界-记忆中游动。过去以一种已然存在的最普遍形式出现。当刻自身仅能作为一种将已...
评分第一章 新现实主义:将浮动事件与微弱连带关系聚成块。 长镜头与蒙太奇:一个是发现真是,一个是解释真实。 纯视觉情境(这是这一章的关键词):脱离了观看-运动和动作-影像。主要的区别是观众的地位,观众是认同角色进行观看,还是角色本身就是观看者。观众不参与角色的...
评分第三章 讨论的前提:两种影像的区分。感官机能影像是事物本身,所以比较丰富;而纯视听影像,则只是“描绘”,没有具体的事物,而是从这个特征到下个特征。所以,后者指向了某些事物的根本性属性。这是其真正的丰富性之所在。距离:太阳Vs.红、圆、暖。 纯视听影像不延伸为运...
评分第三章 讨论的前提:两种影像的区分。感官机能影像是事物本身,所以比较丰富;而纯视听影像,则只是“描绘”,没有具体的事物,而是从这个特征到下个特征。所以,后者指向了某些事物的根本性属性。这是其真正的丰富性之所在。距离:太阳Vs.红、圆、暖。 纯视听影像不延伸为运...
评分第四章 电影在影像周围环绕一个世界:回圈。最小的回圈是电影的基础。极至是实际影像自身便包含了潜在影像。 极至的影像是一种同时具有实际与潜在的双面影像,脱离了机能延伸,即视征。当实际的视效影像置身于内在的小型回圈,与它自己的潜在影像进行结晶化时,视征的特点出...
对于电影的分析还是展示了德勒兹下的电影时间和功夫
评分很大一部分看得稀里糊涂,不便评论。。。
评分从此,尼玛再也不看影评。
评分对生成(becoming)而非存在(being)的强调。
评分我好萌他怎么办。可是除了我导师和两系总长和我一起飞,其他老师一看见我捣腾这些都目光呆滞怎么办。可是我还是好萌他怎么办www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