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洲
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一个客籍工人家庭。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
18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
主要著作:《寻找祖国三千里》(长篇小说,2010)、《藤缠树》(长篇小说,2002)、《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长篇小说,2004)、《台湾好女人》(历史报道,2001)、《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历史报道,2001)、《幌马车之歌》(历史报导,1991)、《我们为甚么不歌唱》(五0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影,1995)、《台湾思想起》四十集(五0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视,1997 )。
获奖纪录:
一、1988年,报导文学«幌马车之歌»获洪醒夫小说奖。
二、1992年,«幌马车之歌»获选为「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第一名(作家票选)。
三、2001年,«台湾好女人»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奖。
四、2001年,«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获优良图书金鼎奖。
六、2002年,长篇小说«藤缠树»获«联合报»读书人及«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奖。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在电影《悲情城市》中,梁朝伟扮演的哑巴被国民党当局抓进了监狱,和他同牢的有一位叫吴继文的老师,因为参加反抗政府的暴动被判处了死刑。枪决之日,吴继文一边缓步走向刑场,一边唱起一首描写送别的日文老歌《幌马车之歌》。歌声响起,全体难友都庄严地合唱起来,目送着...
评分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了《幌马车之歌》,为了封面上的钟浩然,也为了蓝博洲。 我很不爱看别人送给我爹的书,尤其是蓝先生这种酒鬼。文字背后的那个蓝博洲身上有一种正义的冷峻,他的文字惊人的平静,感情的流露也是出人意料的节制。 避免悲情不是为了逃避问题,相反,是为了直...
评分在电影《悲情城市》中,梁朝伟扮演的哑巴被国民党当局抓进了监狱,和他同牢的有一位叫吴继文的老师,因为参加反抗政府的暴动被判处了死刑。枪决之日,吴继文一边缓步走向刑场,一边唱起一首描写送别的日文老歌《幌马车之歌》。歌声响起,全体难友都庄严地合唱起来,目送着...
评分 评分既不肉麻煽情也不拘泥于历史,不错的历史田调。228是个微妙的节点,一百年整个东亚的现代史无外乎极权-镇压/战争-威权的历史路径,而个人思想观念在其中的摇摆不定,说明历史本身是西方观念在知识分子的头脑里打来打去,不明真相的群众是历史里被不断改写的本体,所谓传统都没有什么卵用。
评分一曲不该忘却的悲歌,作者在采访诸多当事人的前提下,纪录了以共产党员钟浩东为主的台湾进步青年在危亡年代的所为,为了抗日他们奔赴大陆组织医疗队,在台湾编印《光明报》,真实的存在尤其有力,他们唱着日本的民谣幌马车之歌走向刑场……
评分在理想破灭前死去也是一种幸福
评分我觉得好的地方在于报告文学的形式,有张力,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所谓“还原历史现场”的内在悖论。附录论及《悲情城市》的文章可看。
评分虽低于期待,也能简略了解台湾的一段历史,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