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光阴

随记光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海燕,1951年人,祖籍河南偃师夹沟乡。父母是新华社记者。父亲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 文革初期,受家庭成分、父亲“右派”的影响,遭受冷眼、歧视、侮辱、批斗,后来也参加了红卫兵组织。1968年作为知青下乡,在河南省社旗县城郊公社代营大队落户,1971年离开农村。在农村当过记工员、民兵连指导员、队委会成员,除了没有杀过猪,当地农活基本全干过、摸过。1972到1985年做麻醉医生。1985年考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后担任信息部编辑室副主任。1997年加盟凤凰卫视,1999年进凤凰网,先后担任网站负责人、主任、副总经理、总编辑、副总裁,现在是凤凰新媒体顾问。

乔海燕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开设的《随记光阴》专栏,记下了在知青时期亲历的人物和故事,语言平实生动,举重若轻,哀而不伤,荣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12年度卓越新闻奖评论类荣誉奖。《随记光阴》一书是反映那个断代史的亲历者实录,不仅具有田野调查式的记录和事实文本旁证,更有外人无法替代的自我思考与精神关怀。

作者博客:http://qiaohaiyan.blshe.com/blog.php

微博:http://weibo.com/qhy1951/profile?topnav=1&wvr=4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乔海燕
出品人:
页数:27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9
价格:3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5000339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文革 
  • 历史 
  • 知青年代 
  • 随笔 
  • 随记光阴 
  • 知青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随记光阴》是一个知青的个人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作者乔海燕经历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随记光阴》中一篇篇故事的主人公原型,都来自于作者亲历的历史。这些人里,有为朋友而甘愿下乡的好人,有在被禁锢的时代仍保持独立思考的思想者,有躺在戏台下方就为看女演员裙子里有没有穿内衣的生产队长,有年轻时理想飞扬却被社会的正反两面都推开成为落伍者的女医生……

在大时代掀起的狂风巨浪中,他们载沉载浮,没有名字,没有面孔,没有身份,但透过这些文字,他们的七情六欲、生死悲欢、卑鄙高尚,他们的悲悯、辛酸、无奈、荒诞、希望、幽默,都真实鲜活地呈现给读者,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变迁对小人物命运的左右和影响,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对普通人苦难命运的终极关怀。

《随记光阴》写作风格以白描为主,画面感强,丰富饱满,举重若轻,充分刻画出人物性格的复杂立体多面,文字质朴、平静、生动、有趣,即使在哀痛中也透露出活泼的气息,是这部作品极为动人的特色。

海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只能用三颗星来打分,说句老实话。我是被深深打动了的,对农村的许多细节描写真的很不错很底道。不过,有些不同看法,一是作者请了两位所谓的名人来写序,写得又不好,反倒是坏了那么精致的封面;二是作者对农村生活写得实在是过于美好了,主要是那个岁月的纯美,而关于艰辛...  

评分

我是纯粹的农村人农民的孩子,所以,对于下乡知识青年有深刻的记忆。乔海燕在《随记光阴》这本书中所捡拾的,是他当年下乡的记忆段片。这些记忆虽然发生在河南省,但他所经历的那些事,与全国各地的知青没有什么不同。作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见证者,虽然我那时还只是个孩...  

评分

为《随记光阴》做文案时,我想过一些比较煽情的,比如“没有面孔的人立传”“为没有名字的人写诗”,等等,斟酌许久,没有放至封面。 在首发微博后,看到ID“大石图夫”的评论:很多群体有人为他们立传,记录了时代给他们的苦难与幻想,民工、蚁族都有铺陈了他们的血与...  

评分

我是纯粹的农村人农民的孩子,所以,对于下乡知识青年有深刻的记忆。乔海燕在《随记光阴》这本书中所捡拾的,是他当年下乡的记忆段片。这些记忆虽然发生在河南省,但他所经历的那些事,与全国各地的知青没有什么不同。作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见证者,虽然我那时还只是个孩...  

评分

对于上世纪中叶的回忆俨然成为人们对待现世的态度。或褒或贬。然而我总不喜两种论调。一种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军大院里孩子们那肆无忌惮的青春恰好证明了那个号称平等的时代里依然存在着所谓的特权,因此连带也不喜欢山楂树之恋,换作今日,不也就是一个灰姑娘爱上了官二代吗?...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够深入。

评分

以小说的笔法纪实类似味精熬鸡汤

评分

一段段的记忆。看来记日记真的很有必要。

评分

类似流水账

评分

“你以为把他们送到咱这儿来,就是为了去地里干几天活?娶个农村妮儿吗?你以为毛主席知道咱这儿缺劳力?不是嘞!毛主席是叫他来咱这儿住几年,啥都看看,啥都干干,啥都知道,好人坏人都看看,好事坏事都经历经历,再叫他回到城里,才有用处。” ——倘若是真的,说这话的人有大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