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1953年出版《红楼门新证》一书,其后又有《曹雪芹小传》、《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等十几部红学专著及《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书法艺术答问》等著作,随笔集及自传文集有:《岁华晴影》、《脂雪轩笔语》、《北斗京华》、《天·地·人·我》。
《红楼小讲》是周汝昌为普通读者讲解《红楼梦》的二部作品。主体部分曾连载于报纸副刊,结集成书后,颇为各界读者喜爱。再版后,作者特为新版撰作小序,增写数篇讲《红》小文,并补入2000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整理稿《(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文。全书深入浅出,对《红楼梦》的人物、故事及前呼后应、手挥目送的笔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精当的解说点评,尤其是对《红楼梦》的主旨、精神,再三致意,是一部可以引领普通读者了解、体悟《红楼梦》真谛的入门读物。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周汝昌在本书中列举(而没有实证)的种种“新奇”论点。 1、 贾府破败以后,赵姨娘和贾环是欲置贾宝玉于死地的超级大BOSS,而贾芸和小红则是搭救宝玉出危难的侠义之士。为什么呢?因为在两次葬花之间出现了这两拨人物的情节。 2、 曹雪芹原书共有108回...
评分周汝昌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功不可没。通过连载的形式小讲红楼,也自然举重若轻、微言大义。然而他犯了一个相当低级的错误,我却不能用“瑕不掩瑜”来忽略,那就是贾宝玉作为神瑛侍者的身份问题。 我是前八十回脂批红楼的忠实拥护者,而且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看得到,林...
评分是日阴天。北京30天里据说是第25个雾霾天。适逢电脑故障,手边刚好一本早就从样书室拿回的《红楼小讲》,开始看下去。 我一向对所谓“红学”不太感冒。但我深深觉得,这些红学家们远远比曹雪芹要伟大。我想虽然曹先生耗费十年心血著成《石头记》很是传奇,但后世的红学研究者...
评分世人对红楼梦存在诸多误解,这一点从程、高氏续作曲解雪芹原意可见一斑。虽然红楼梦八十回后佚失,但一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与行文脉络是一以贯之的,仔细读过前八十回后即可发现雪芹善埋伏笔,惯用象征,屡次在人物活动中暗示人物命运走向,细节诸多在此不能尽书,也可以参看这本...
评分是日阴天。北京30天里据说是第25个雾霾天。适逢电脑故障,手边刚好一本早就从样书室拿回的《红楼小讲》,开始看下去。 我一向对所谓“红学”不太感冒。但我深深觉得,这些红学家们远远比曹雪芹要伟大。我想虽然曹先生耗费十年心血著成《石头记》很是传奇,但后世的红学研究者...
神瑛侍者不是贾宝玉。
评分九回為一節,共計十二輪百八回,並於結尾有百八情榜。對寶玉誕辰的考證,黛玉自沉、寶釵早逝、湘雲先嫁衛若蘭后嫁寶玉的猜測,鴛鴦賈璉一線可見細緻之功。我以為寶玉確為神瑛侍者轉世,甄寶玉固不知何許人,然“木石前盟”恐為“木侍”之諧音罷。
评分小讲俗讲,千字篇幅内排兵布阵,写的不腾挪看的不欢畅,追加副篇亦难解局促
评分不是一本很專業的書,但還是扎實,極少穿鑿附會之處。在讀完周校訂的《石頭記》後再讀此書,收穫不是很大。
评分红楼经典在三个字上,一是巧,如璇玑图般的布局,无闲笔,处处草蛇灰线的呼应,实在做的再完美不过,二是谜,无数的伏笔和隐喻,简单如巧姐批文,复杂如宝琴十二首咏史诗,让后生多少聪明人殚精竭虑的去猜测或者附会,三就是残了,有什么比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更加多彩呢,维纳斯正因断臂才成就今天的地位,这本书介绍了作者数十年红学研究比较笃定的成果,大多数很有说服力,读完以后真涨了不少见识,只是作者对曹推崇太过,甚至达到了谄媚的地步,动辄【如此文思,简直无与伦比,巧妙绝伦!!】,前几回,和香菱一起的丫鬟取名娇杏,一菱一杏,一雅一俗,结局一悲惨一幸福,周汝昌就大唱赞歌,认为名字【娇杏】和【香菱】相照应简直穷极天下之文思!我不禁诧异,这点儿事,犯得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