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带有神秘气氛的边疆生活和人物,这就是《南行记》。本书以作者自己早年的流浪生活为背景,其中奇异的边疆风土人情和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明丽的风景和阴郁的人生,爱和憎,都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照,使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和粗犷的浪漫情调。
过年在家看到的,80年版?纸页都发黄且脆。里面的插图,印象深刻的有吴冠中画的,也不见得比其他人画的好。而且那些插图真的很好。 上大学时其实看过南行记,当时的印象是艾芜有些琐琐碎碎,委委屈屈,典型的底层文人,有些不展豁的气质。这回重新看,感受全不同。...
评分艾芜的短篇小说《月夜》创作于1948年,发表于1961年的《四川文学》上,后收入1980年出版的小说集《南行记》第二个改版本中。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艾芜因为受到“劳工神圣”宣传的影响,加以逃避包办婚姻等因素,促成了他由川人滇、随后去向南洋的漂泊之...
评分许多年以前,大约还在我高小时期,当时有一部叫做南行记的电视剧在荧屏上播放。我爸一度看得很入迷并不时称赞男主角演得真好。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个演员叫王志文。或许是年龄太小,我对这个剧印象十分模糊,仅仅依稀记得每集结末都有一段主演和作者的对谈,交流这个作品...
评分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王志文和许晴演的连续剧《南行记》。 后来才知道原著作者是艾芜。 以后有时间了才看了这本原作小说。故事由N个小短篇组成,讲述了作者从成都开始流浪、一直到了缅甸途中的故事。 看完了我第一直觉就是把《南行记》和凯鲁雅克的《在路上》联系起来了...
评分刚刚读完了艾芜的《南行记》,这是艾芜根据青少年时代在云南南部及亚洲南部地区行走的经历所写。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初年,各地军阀割据,人们的生活基本上很难有个稳定的保证,艾芜受“无产”思想的熏陶,决定到云南南部及亚洲南部,缅甸、印度、新加坡等地流浪,体验“无产...
漂泊中有种种人生心酸的况味。
评分很好的小说,艰难的生存,自在的生活。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472】在读陆寿钧《海上影人》中有一篇是《四见艾芜》,都是为了艾芜的《南行记》电影改编。正好手边有新文学碑林的这版薄薄一册。一读不得了,感觉像是进入了胡金铨《山中传奇》的神秘奇幻境地。“一提到漂泊,却依旧心神向往,觉得那是人生最销魂的事。”艾芜在他的《漂泊杂记》中这样回忆他的南行生活。所谓的销魂也许就是去闯荡一切都不确定吧,向往这种不确定带来的希望,如《在茅草地》一篇第三章开头“带着一封不知给谁的信,踏着坡上的萦迂小径,穿入雾的山林,向疑着是否有无的陌生地方去了”。
评分作者的行程,并不是“旅行”这样带着浪漫情怀的词汇能概括的,而更似流放,苦是要吃的劳力是要做的,提心吊胆而总不见得有明媚的时刻,因而感到自己只是一个“多么乏力生存的弱者”,要说弱者,在那动荡的年岁,又有几个人不是将脑袋别在腰上乞生的呢。还好这一切并不影响志趣,破布包裹里珍藏的书总是要读的,青年的心在汗水的冲刷下依旧单纯善良而结实。他并不着重描写生存的艰辛,而更多的在记叙奇闻逸事个边境风光,旖旎又诡异,也曾有几遭死里逃生崎岖险象,以自由之名,流浪漂泊,本身即是件浪漫的事了吧。
评分很好的小说,艰难的生存,自在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