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一书是赵朴初先生一生对佛学进行研究的总结之作。书中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作了历史的而不是神话的阐述,对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作了精辟的介绍。对于佛教在印度的兴衰,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尤其是人间佛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了深入的论述与分析。朴老用答问的方式实际上回答了佛教二千五百年来(大体上)所涉及到的问题,言简易赅,态度公允。因此《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可以说是朴老提出的佛学大纲,对于一般人想了解佛教将起一个正确导入的作用,对学者研究佛教与佛学将起到启发思路,找到切入点的作用,对中外人士想了解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的全貌提供了全方位的素材。 《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体现了朴老对佛学严肃的态度,对佛教正信的立场,因而与迷信、假信、伪信划清界线。 在人们对佛教越来越感兴趣,而又感到迷惘、有许多误解的今天,发表《佛教常识答问(汉英对照)》是很有意义的。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谈到:在延安时,有一天,毛泽东主席招呼勤务员李银桥,“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李银桥说:“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 的确,在中国佛教两千年的传承中,佛教与文化尤其...
评分钱穆先生曾在《人生十论》中谈及,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承认“人生本质,乃一段痛苦的过程”;乔布斯在被苹果解雇时,也来到印度“修禅”,重新理解看世界的方式;禅宗作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在国内发展了上百年。 这些因素激发了我对佛教的求知欲,而从杭州灵隐寺“...
评分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谈到:在延安时,有一天,毛泽东主席招呼勤务员李银桥,“我们去看看佛教寺庙,好不好?”李银桥说:“那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 的确,在中国佛教两千年的传承中,佛教与文化尤其...
评分 评分从古至今,佛教典籍千千万。没有人敢说把它们放进一本小书里。这只是常识,一本小书,但没有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又怎么可能写出它来。靠常识懂得佛理,那不可能。也许它现在不能敲开您的心,但我想每一个人都会需要它的。任何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在这里等着我们。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评分一本很好很平实的扫盲小书。要反复翻看的小书。
评分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评分一本很好很平实的扫盲小书。要反复翻看的小书。
评分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