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

改造传统农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他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学,毕业后先在衣阿华州立大学任教,四十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此外,舒尔茨还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

舒尔茨六十年代后,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年)、《农业经济组织》(1953年)、《向人力资本投资》(1961年)、 《经济增长与农业》(1968年)、《人力资本投资》(1971年)等。

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来华访问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演讲,赞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西奥多.W.舒尔茨
出品人:
页数:153
译者:梁小民
出版时间:1999-08
价格:8.5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300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舒尔茨 
  • 经济学 
  • 经济 
  • 舒尔茨的经济学著作 
  • 梁小民 
  • 商务印书馆 
  • economics 
  • 农业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反对轻视农业的看法,强调现代化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全书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论述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  

评分

评分

思路很清晰的一本书,整体的脉络都是按照一条线一点一点的剥开,然后得出结论,虽然其中有一些被批判的观点当前已经不具备说服力,毕竟时间久了一点嘛。 很不厚道的批评下梁小民先生,这个老同志是个好同志,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这本书具有一些让人读了抓...

评分

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  

评分

流行的观点是:中国农村很小的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是低效的,因为它限制了机械的使用。 诚然,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受制于良种、化肥、杀虫剂、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低水平发展。但实际上中国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各种资源业已得到了有效配置,通俗地说...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什么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呢? 收入流价格高→受益率低→投入要素成本高→寻找新的廉价的投入要素→人力资本投资

评分

书是好书。 翻译啊……翻译啊……T_T

评分

最近重读,多年前读不进去的地方豁然开朗。舒尔茨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新古典的农业场景,那就是农民是理性的,农业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没有浪费)。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效的小农还是贫困的呢?作者认为那是因为在农业这个部门里诸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新兴要素是不够的,只要我们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农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然而当我们回到发展的“现场”的时候会发现,舒尔茨的这番建议实际上犯了过去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贯性错误:那就是假设农民和农民社会具备了一切可以立即接受新技术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制度基础。而这恰恰才是各种新技术新资本投入得以成功的关键——关键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并不具备这些。简而言之,就是使得舒尔茨所说的发挥作用的制度并非免费,如同蘑菇一样自己长出来。因此,本书正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局限。

评分

林毅夫的导师。思路很清晰,翻译略有混乱。

评分

最近重读,多年前读不进去的地方豁然开朗。舒尔茨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新古典的农业场景,那就是农民是理性的,农业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没有浪费)。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效的小农还是贫困的呢?作者认为那是因为在农业这个部门里诸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新兴要素是不够的,只要我们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农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然而当我们回到发展的“现场”的时候会发现,舒尔茨的这番建议实际上犯了过去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贯性错误:那就是假设农民和农民社会具备了一切可以立即接受新技术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制度基础。而这恰恰才是各种新技术新资本投入得以成功的关键——关键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并不具备这些。简而言之,就是使得舒尔茨所说的发挥作用的制度并非免费,如同蘑菇一样自己长出来。因此,本书正是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的局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