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男,1950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四川自貢。1966年畢業於北京楊閘中學。1969年1月到冊西呂梁山區插隊落戶,先後做過六年農民,兩年半工人。1977年調入《山西文學》編輯部。先後擔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1984年畢業於遼寜大學中文係函授部。1988年轉為山西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1998年12月發錶第一篇小說。迄今已發錶各類作品百餘萬字。係列小說《厚土》為作者影響較大的作品,曾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第十二屆颱灣《中國時報》文學奬。齣版有小說集:《丟失的長命鎖》、《紅房子》、《厚土》、《傳說之死》。長篇小說:《舊址》、《無風之樹》、《萬裏無雲》、《銀城故事》。散文隨筆集:《拒絕閤唱》、《不是因為自信》。另有《東嶽文庫・李銳捲》(八捲)。和外國作傢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一樣,李銳的作品也曾先後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法文、日文、德文、荷蘭文等多種文字齣版。
在书最后,李锐对《厚土》出版后收获到的批评表达了失望:“……但在这些评价的背后,我看到的却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文化决定论的视角。我得承认,这多少叫我感到一种遗憾。” 二十几年前的人怎么想的,可能跟当时流行情绪和积累到的经验有关,我不很感兴趣。然而,能够确定的是,...
評分适逢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夕,莫言的名字赫然在上。似乎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唯有传统才是这个国家的灵魂。陶渊明之于桃花源,鲁迅之于绍兴,再到近代的韩少功、阿城等等,书写的起点都是从故乡开端。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莫言,更是用东北高密乡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改变了中国人...
評分厚土里的女人,按韩石山话‘莫不凄楚动人,哀艳欲绝,虽不丰满,却清晰如速写,浑重如雕塑’。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看,黄土上的婆姨,没有哀艳欲绝的出位,没有速写的单薄,灰黑;有的是大俗的粗糙,有的是真实的厚重。 李锐的文确实站在女性的角度,或者说,饱...
評分适逢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前夕,莫言的名字赫然在上。似乎对于古老的中国而言,唯有传统才是这个国家的灵魂。陶渊明之于桃花源,鲁迅之于绍兴,再到近代的韩少功、阿城等等,书写的起点都是从故乡开端。正处在风口浪尖的莫言,更是用东北高密乡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改变了中国人...
評分读过李锐的白蛇传,旧址,第一次读他的短篇,感觉乡土气十足,仿佛置身于山西黄土高坡。可能早期的作品比较粗砾吧,有点和贾平凹,莫言有点小类似,景色描写有点像汪曾祺,属于乡土文学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比较中意的是<合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出去打工的越来...
愛不釋手,愛恨交織。
评分二龍戲珠
评分新時期以來的鄉土小說可以謹慎的說是作傢從“鄉土-中國”到“鄉土-地方”的變奏,也是從國傢大認同到地方(個體)小認同的滑落,這種個體認同當然和作傢生活區域的文化、傳統、曆史、意識形態等相滲透。
评分新時期以來的鄉土小說可以謹慎的說是作傢從“鄉土-中國”到“鄉土-地方”的變奏,也是從國傢大認同到地方(個體)小認同的滑落,這種個體認同當然和作傢生活區域的文化、傳統、曆史、意識形態等相滲透。
评分當時一震,看來是晚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