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
本书包括:午餐半小时、没有太阳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等内容。
生命中,有些事情可以选择,而有些事情却不然。 比如,我们无从抉择自己所生的年代,所生的家庭,我们无法主宰自己将有怎样的容颜,将有怎样的智慧。 然而,上天让我们降临,却意在让我们好好的活着。 史铁生的这个故事之所以震撼我,也许正在于作者自己——一个在生命最应盛放...
评分作家张炜说:“网络时代繁衍出多少文字,纵横交织的声音震耳欲聋,却难遮掩从北京一隅的轮椅上发出的低吟。” 他说的就是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 自从被突如其来的命运摁在轮椅上后,史铁生经历了人生中的绝望,他曾无数次叩问命运为何给了他残缺的身躯,最后,他终于明白“就命...
评分很偶然的机会,第二次读到史铁生的《命若琴弦》,觉得实在有必要写点什么。 一老一少的师徒二人都是瞎子,走南闯北靠说书为生。小说的焦点集中在一副神秘“药方”上——老瞎子的师傅临终前封在他琴槽里的“药方”。只有弹够一千根琴弦作药引才能打开药方去抓药换来眼睛...
评分“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喜欢这句话,这样朴实的话语,反而能表明人生。 因为失去的那个人去读《命若琴弦》,其实并不喜欢史铁生这般朴实的文字,我更喜欢那些哀伤的、忧愁的话语。静心读完这本书,才渐渐有了感触。在作者的文字中,渗透着对身体残缺的遗...
评分如果说,希望是穷人啃不完的面包,那我想,对于老瞎子来说,希望就是五十年的翻山越岭、日晒雨淋,就是五十年说书时的动琴弦唱,就是一根根琴弦断裂的声音,就是藏在蛇皮里的一纸处方,是天上的日月,是地下的生灵,是徒弟小瞎子的希望…… 故事的开头是一片莽莽苍苍的群山,靠...
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是思考。独处,旁观,分析,思考,现在我也在慢慢变成这样的人,希望能像史铁生一样,面对挫折做一个真正的巨人。
评分诚恳地说,不觉得小说好看。但是有技巧之外的东西打动人心,所以,对这本书来说,打分是个野蛮的行为。
评分说不上为啥,就是挺喜欢。
评分太棒了惹!
评分喜欢史铁生,对他的作品却不是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