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
◎ 最具文采的科学家
◎ 最博学多识的作家
◎ “最后的博物学家”
生于1929 年,当今美国生物学界的翘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 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先后获得100 多个国际性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的国际生物奖。 199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 25 位美国人之一。他热心投身环保事业,曾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美国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等。
威尔逊非常擅长著述,文笔优美,有 30 余部著作,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英美国家畅销科普图书,作者两次荣获美国普利策奖。
威尔逊教授所描述的生命多样性其科学可信之处在哪?生命多样性的范围有多大?是什么使这种多样化逐渐减弱?为什么这种减弱趋势如此重要?威尔逊教授用生动的、非教科书式的、诗一般的语言回答了上述所有问题,充满了独创力和迷人的洞察力。
在《生命的多样性》中,威尔逊以大量的事例论证了,生物多样性在人类追求短期利益的驱动下,正在频频告急。他大声疾呼,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最宝贵但又最不被人认知的财富,一旦出现物种灭绝,人类将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除了诉诸人类对自身利益的理性“盘算”外,威尔逊同时诉诸人类的感情和道德。“人们更乐于聚集在国家公园去赏自然景色,登高远眺奇峰异石和高山流水,以及自由自在的动物。也许并不需要什么理由,他们远道而来,沿着海岸漫步,就这样尽可能地贴近大自然。”威尔逊把人类的这种潜意识命名为“亲生命性”。人性复杂难言,如果说“急功近利”的人性有可能使人类遭遇灭顶之灾,那么“亲生命性”的人性则可能使人类免于堕落万劫不复的深渊。
几年前读到这本书,个人感觉文字略显艰涩,不少地方需要反复咀嚼,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但只要耐心看完,确实愉悦身心!阅读前最好先温习下物种起源等生物学基础知识,这样能有效率地阅读!作为科普读物入门书,门槛似乎高了点。
评分几年前读到这本书,个人感觉文字略显艰涩,不少地方需要反复咀嚼,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但只要耐心看完,确实愉悦身心!阅读前最好先温习下物种起源等生物学基础知识,这样能有效率地阅读!作为科普读物入门书,门槛似乎高了点。
评分原作把环境与生物演化的关系表述得清晰、透彻,有跨越时空的价值。配图也恰当、有趣,唯有翻译太拖后腿。有人误以为这种翻译风格专业性太强。其实是翻译专业性太弱,才把原本明白晓畅的科普文生生弄得难以理解了。书评第一位已经指出了很多翻译错误。这里再补充几个地方,都是...
评分 评分书是一本好书,不过也有些年头了,有些描述跟现在科学的进展没连上。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感觉不错,但还是没有能跟上作者的思考的方式——或者是翻译的问题,等有机会拿原版书来看看。
买的第一本很贵的书,挺不错,插图很多,内容详实。
评分好像没什么收获,除了那句名人是人们为自己选择的代表。
评分这一本涉及生物进化和环保的科普书,简直可以当作史诗来读的。生生不息,有着大智慧。
评分本科时候读过,对生态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很不错
评分好像没什么收获,除了那句名人是人们为自己选择的代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