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之谜

抵达之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英] V.S.奈保尔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353
译者:邹海仑
出版时间:2004-1-1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917357
丛书系列:经典印象
图书标签:
  • 奈保尔
  • 小说
  • 英国
  • 外国文学
  • 英国文学
  • 抵达之迷
  • 诺贝尔文学奖
  • 游记
  • 抵达之谜
  • 悬疑
  • 推理
  • 小说
  • 探案
  • 心理
  • 成长
  • 未知
  • 抉择
  • 旅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奈保尔(V.S.Naipaul)在《抵达之谜》中,描绘了英国威尔特郡乡村旷野的景色,包括生活在那里的人及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同时交替穿插着自己写作的历程和外出旅行时的心情记录。这部被冠以“半自传体小说”(一种纯粹杜撰的称谓)的作品,打破了纪实与虚构、小说与散文的界限,以类似印象画派的笔法,捕捉外界事物留存在心中的影像――那些跳跃的记忆光点、闪烁的人影、生活碎片、乡野景色和朦胧的伤怀之情。它们在忧伤调性统领下,使流淌的语词所呈现的一切,具有永久回味的意味;仿佛是对逝去岁月所作的一次邀请或回访。

作者简介

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十二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和《大卫·科波菲尔》、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金斯利的《英雄》。至于他当时对印度的印象则完全来自英国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奥尔都斯·赫胥黎)笔下的印度。换句话说,他自幼就从英国人的视角来认识与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印度。 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 于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第一卷 杰克的花园
第二卷 旅程
第三卷 常青藤
第四卷 乌鸦
第五卷 告别仪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无法言明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清透的文字,是因为隐居乡间的宁静,还是因为漂泊的异乡人的孤独和焦虑,或者我也从花匠从那些体力劳动者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又或者,跟随奈保尔的文学之眼,我在一种沉思忧伤的氛围中,回望了我自己的旅程,以及我的抵达之谜。 叙...  

评分

未读之前脑海中一直都有这四个字“抵达之谜”。这似乎是一个未知去往何处的旅程,但是却注定要去往,这个旅程本身不能停止,似乎是有方向,但又不明朗,人未知身在何处,更不知将去往何处。但是我们似乎终是要抵达,我们要去往何处,又该如何前往? 抵达,或是迷失,或是方向早...  

评分

以前没有接触过奈保尔的作品,初看这本《抵达之谜》,被扉页上的推荐吸引“他远离尘嚣,栖 居在英国的一座乡村庄园。回忆这段宁静单纯的岁月,他写下了平凡生活中被忽视或遗忘的人和事。。”于是以为是一本充满了田园风光的乡居生活的书,有四季交迭变更的美景,有乡野的宁静和...  

评分

以前没有接触过奈保尔的作品,初看这本《抵达之谜》,被扉页上的推荐吸引“他远离尘嚣,栖 居在英国的一座乡村庄园。回忆这段宁静单纯的岁月,他写下了平凡生活中被忽视或遗忘的人和事。。”于是以为是一本充满了田园风光的乡居生活的书,有四季交迭变更的美景,有乡野的宁静和...  

评分

奈保尔暂居索尔兹伯里山谷的那段岁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同于美国西部的狂野和地中海沿岸的明媚,英国内陆的标志是充斥着凄风苦雨的荒原。《抵达之谜》更明确了这种印象:阴冷的天气、高大的山毛榉、消失的玫瑰花。迷离的气候,也给这片英国荒野平添了神秘的情调。 书里都...  

用户评价

评分

奈保尔表达了一种无处皈依的尴尬处境:异乡人不仅仅在抵达之地找不到出路,回过头还发现来时的迷舟也不见了。抵达之时,亦即迷失之际。对于奈保尔自身来说,因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感衍生了心灵上的漂泊感。但文本的更深层指向,显然是对现代文明的讽喻。我们不能离开城市,又无法回到故乡。

评分

奈保尔表达了一种无处皈依的尴尬处境:异乡人不仅仅在抵达之地找不到出路,回过头还发现来时的迷舟也不见了。抵达之时,亦即迷失之际。对于奈保尔自身来说,因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感衍生了心灵上的漂泊感。但文本的更深层指向,显然是对现代文明的讽喻。我们不能离开城市,又无法回到故乡。

评分

怎么可能没有标记…… 在多少个夜晚横亘在心头的句子啊:“离开我的岛屿,意味着无家可归,飘荡,以及永远的渴慕。”

评分

不错,有一定的特色

评分

不错,有一定的特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