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潘赞
1954年生于泰国万仑府苏梅岛,先后获印度 Meerut大学政治学、哲学、英国文学学士,Panjab大学哲学硕士、Mysore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行走前曾任泰国清迈大学人文学系哲学教授。他在五十岁生日这天辞职,从北部清迈开始向南部苏梅岛行走“回家”,历时六十六天,行程一千多公里,终于获得内心的自由。
译者简介
王大荣:1933年出生,1955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泰语专业毕业。毕业后曾在北大东语系任教。1963年调外文局工作,先后在外文出版社泰文组、人民画报社泰文编译室做泰文翻译工作。1989年退休,曾去泰国做汉语教学及翻译工作五年,曾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 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巴门的行走》记述了作者在真实生活中,为了探求真实人生而徒步行走的切身经历。作者在他的书中讲述的这个故事饱含朴素和挚诚,折射出他在旅行当中遇到的每个人内心美好的一面。那些他偶遇的极好的人,供他吃住,支持他的远行,且不为自己的善行求取任何回报。他能够看到不同人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因此,此书有助于加深对精神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它唤起思想并增强精神力量,帮助读者认识到“世人在身心上还有充足的慈善”。
这是一本泰国哲学教授讲述自己历时66天行走1000多公里回到生命故乡的书,通过本书可以给现在的读者以一种深刻的启示:第一,物质的生活不能丰富人的精神,第二,所学的知识若不亲身体证,它只是一堆知识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修行。
评分这是一本泰国哲学教授讲述自己历时66天行走1000多公里回到生命故乡的书,通过本书可以给现在的读者以一种深刻的启示:第一,物质的生活不能丰富人的精神,第二,所学的知识若不亲身体证,它只是一堆知识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修行。
评分这是一本泰国哲学教授讲述自己历时66天行走1000多公里回到生命故乡的书,通过本书可以给现在的读者以一种深刻的启示:第一,物质的生活不能丰富人的精神,第二,所学的知识若不亲身体证,它只是一堆知识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修行。
评分这是一本泰国哲学教授讲述自己历时66天行走1000多公里回到生命故乡的书,通过本书可以给现在的读者以一种深刻的启示:第一,物质的生活不能丰富人的精神,第二,所学的知识若不亲身体证,它只是一堆知识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修行。
评分这是一本泰国哲学教授讲述自己历时66天行走1000多公里回到生命故乡的书,通过本书可以给现在的读者以一种深刻的启示:第一,物质的生活不能丰富人的精神,第二,所学的知识若不亲身体证,它只是一堆知识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行走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修行。
适合那些怒气很重人看
评分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平淡的流水账;举动高于话语,心灵能量、佛学洗涤与人性震撼间或点缀,
评分出乎意料啊这么少人看过这书,修身养性方面挺值得一读的啊,感觉作者大伯是个善良的人,有的时候人生中不光会出现爱自己的人,像那些时不时出来恶心自己一下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做到了忘却一些,记住更多,以后我也要多多锻炼这方面的品性,不好的东西都随风去吧,把爱的留住,让不在乎的东西变得更不值得在乎,希望自己一切都好
评分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再后来我认为巴门过去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并且巴门把自己称作是佛祖的儿子而其他人则是佛祖忠实的仆人,这让我对巴门对此次行走中说不利用以前的身份的话表示深深的怀疑,但我依旧认为挑战人性的善良需要很大的勇气,在中国这样行走恐怕会很困难
评分出乎意料啊这么少人看过这书,修身养性方面挺值得一读的啊,感觉作者大伯是个善良的人,有的时候人生中不光会出现爱自己的人,像那些时不时出来恶心自己一下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做到了忘却一些,记住更多,以后我也要多多锻炼这方面的品性,不好的东西都随风去吧,把爱的留住,让不在乎的东西变得更不值得在乎,希望自己一切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