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斯特利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1985年他荣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银行、全球发展中心和国际经济学研究所任职。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和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微观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
经济增长和扶贫问题具有全世界的共性,具有一般性的规律。中国自然也在其中。“把激励搞对”既是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没有“把激励搞对”也是目前许多问题的症结。——钱颖一(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所有抗议自由贸易大学生都应该阅读这本优秀的著作。伊斯特利不仅展示了发展过程中简单经济模型的力量,而且向我们描述了官方援助令人失望的历史。本书文字优美,分析透彻。——保罗·罗默(Paul Romer)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
威廉·伊斯特利对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本书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探讨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如何使最贫困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自二战结束以来,经济学家就开始了热切的寻宝之旅,希望可以找到灵丹妙药,让众多的欠发达国家也能像欧洲和北美的富国一样富有,让那里的穷苦大众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许多次,他们都以为找到了这样的灵丹妙药,从外国援助到外国直接投资,从扶植教育到控制人口,从根据改革状况提供贷款到根据改革状况见面贷款。不幸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经济学家们顶礼膜拜的经济学出了问题,还是经济学家们提出的药方出了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深入研究,考察了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药方及其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和模型。他认为,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的错误,而在于被经济学家们奉为灵丹妙药的种种致富之道违背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和企业、政府官员甚至援助机构)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作者将现代经济理论和他在世界银行的工作见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本通俗易懂、风格独特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基于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有幸拜读了《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经济学家在欠发达国家的探险与失败》,这是一本关于发展经济学的书,书封面小姑娘的大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年世界银行都会为消除贫困,帮助落后国家发展作出很多努力,作者(威廉·伊斯特里 William Easterly,...
评分作者在世行专门做欠发达国家的扶贫工作,见多识广,有不少经验之谈。按照作者的观点,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无论投资,贷款,引进技术或是豁免债务,对后进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无济于事。这一观察与德索托《资本的秘密》以及《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的结论是相通的。没有合适的制度...
评分原来微博上有文章说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高考,是因为相信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获得美好人生,所以我们心里一直是觉得基本是知识水平、受教育水平决定个人发展。但是文章里借用《经济增长的迷雾》这本书里的话,说教育其实对国家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像一个呼啦圈一样可有可...
评分《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书评 -腾讯财经特约 邱恒明 http://finance.qq.com/a/20061204/000513.htm 把激励搞对多年的国际援助并没有带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学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探索国民财富增长的奥秘始终是个令人神往却又极富挑战性...
评分按照凯恩斯的“自信”,政治学家、商人、芸芸众生其实都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同时,本特利也提醒世人,业余经济学家是非常危险的。两个截然相左的观点都揭示出经济思想的巨大力量,不过凯恩斯所说的是一种经济学帝国主义,而本利特则想表明,经济学给社会带来的后果有可...
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揭示了贫穷国家增长道路上的艰辛和经济学家及政策制定者们的不智和无奈。书中的前半部分很精彩,用实例证明了援助、投资、教育、人口控制、调整贷款和债务减免等都并非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而所有药方的无效都因为:激励政策的无效。中国这30年的增长是地方政府间竞争所赐?
评分自从读完赫尔普曼的《经济增长的秘密》以后,许久没有读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书籍了。但是正如马歇尔所言,它是美妙的。
评分好久之前的书了。。。。发展经济学派的家伙们以为自己知道答案。哎。
评分探寻增长之路确实要小心
评分: F112.1/224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