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K 熱力設備工
1 基本原理
1.1 熱交換裝置的特徵
1.2 熱力學和流體力學設計
1.2.1 間壁式換熱器的熱力學設計
1.2.2 再生式預熱器的熱力學設計
1.2.3 流體流動設計
1.3 熱交換器的流動通道與連接方式
1.4 效率,損失
1.4.1 概述
1.4.2 火用損失的計算
2 熱交換器的結構部件
2.1 設計計算基礎
2.2 內部為正壓的圓柱形套筒
2.3 在外部壓力作用下的圓柱形套筒
2.4 平封頭和管鈑
2.5 拱形封頭
2.6 斷麵
2.7 法蘭連接
2.7.1 螺栓
2.7.2 法蘭
3 型式
4 凝結與冷卻係統
4.1 凝結的基本概念
4.2 錶麵式冷凝器
4.2.1 熱工計算
4.2.2 蒸汽發電站中的冷凝器
4.2.3 化學工業中的冷凝器
4.2.4 結構設計的著眼點
4.3 噴射式(混閤式)冷凝器
4.4 空氣冷卻冷凝器
4.5 輔助機械
4.5.1 乾空氣泵
4.5.2 循環水泵和凝結水泵
4.6 間接冷卻和冷卻塔
4.6.1 型式
4.6.2 設計計算
L 産生蒸汽的設備
1 能源
1.1 燃料
1.1.1 定義
1.1.2 固體燃料
1.1.3 液態燃料
1.1.4 氣態燃料或燃氣
1.2 核能
1.2.1 核能的類型
1.2.2 裂變和增殖材料
1.2.3 慢化劑(減速劑)
1.2.4 冷卻劑
1.2.5 用於反應堆結構的其它
1.2 重要材料
1.2.6 屏蔽
2 燃燒室
2.1 引言
2.1.1 燃燒過程
2.1.2 參數
2.1.3 壓力狀態
2.1.4 産物排放
2.1.5 安全規則
2.2 固體燃料燃燒室
2.2.1 鏈條爐
2.2.2 煤粉燃燒室
2.2.3 固體燃料燃燒室的輔助設備
2.3 液體燃料燃燒室
2.3.1 特點
2.3.2 燃燒器
2.3.3 總體設備
2.4 氣體燃料燃燒室
2.4.1 燃燒和燃燒器分類
2.4.2 燃燒器類型
2.4.3 安全設備
2.5 通用鍋爐輔助設備
2.5.1 風機
2.5.2 管道和閥門
2.5.3 煙囪
3 核反應堆
3.1 堆型分類
3.2 反應堆部件和反應堆建築物
3.3 核反應堆安全
3.4 控製和快速停堆
3.5 計算
3.6 輕水堆
3.6.1 壓水堆
3.6.2 沸水堆
3.7 重水堆
3.8 氣冷堆
3.9 快增殖堆
4 蒸汽發生器
4.1 係統參數
4.1.1 類型
4.1.2 壓力
4.1.3 溫度
4.1.4 蒸發量
4.1.5 安全
4.2 蒸汽發生器的型式
4.2.1 大水室鍋爐
4.2.2 使用礦物化石燃料的自然循環鍋爐
4.2.3 使用礦物燃料的強製循環鍋爐
4.2.4 核反應堆用鍋爐
4.3 鍋爐的零部件
4.3.1 蒸發受熱麵
4.3.2 過熱器和再熱器
4.3.3 給水預熱器(省煤器)
4.3.4 空氣預熱器
4.4 鍋爐設備
4.4.1 承壓設備
4.4.2 非承壓設備
5 設計計算
5.1 熱力計算
5.1.1 能量平衡、效率和驗收試驗
5.1.2 受熱麵計算
5.1.3 流動阻力
5.2 強度計算
5.2.1 承受內壓的圓柱形殼體
5.2.2 封頭
6 給水處理
6.1 水的性質
6.2 鍋爐給水中雜質的影響
6.3 給水和爐水的品質
6.4 給水處理過程
6.5 除氣
6.6 蒸發
M 空調工程
1 基本原理
1.1 任務
1.2 氣象學基本原理
1.2.1 室外氣溫
1.2.2 室外空氣濕度
1.2.3 風
1.2.4 太陽輻射
1.3 衛生學基本原理
1.3.1 室內氣候
1.3.2 室內換氣
1.3.3 居室和工作室的舒適室內氣候
1.3.4 工作室和工廠的最佳室內氣候
1.4 製冷技術
1.4.1 概述
1.4.2 壓縮製冷方法
1.4.3 吸收式製冷方法
1.4.4 蒸汽噴射式製冷方法
1.4.5 製冷劑和製冷機油
1.5 供暖方法
1.6 室內空氣處理方法
2 供暖和空氣處理工程的計算與設計原理
2.1 熱需求量
2.1.1 傳導熱需求量
2.1.2 冷風滲透熱需求量
2.1.3 特殊情況
2.2 冷卻負荷
2.2.1 內部冷卻負荷
2.2.2 外部冷卻負荷
2.3 空氣需求
2.3.1 空氣加熱
2.3.2 通風
2.3.3 空氣冷卻
2.3.4 空氣調節
2.4 風道和管道
2.4.1 熱水和高溫熱水管網
2.4.2 蒸汽供暖管網
2.4.3 空氣處理裝置的風道係統
2.4.4 室內空氣分配
3 供暖係統及其部件
3.1 單獨供暖
3.1.1 住房的單獨供暖設備
3.1.2 較大房間和大廳的單獨供暖設備
3.2 集中供暖
3.2.1 係統
3.2.2 室內散熱器和散熱麵供暖
3.2.3 管網
3.2.4 閘閥
3.2.5 循環泵
3.2.6 熱量的發生
3.2.7 供暖中心
3.2.8 調節和控製
3.2.9 耗熱量的確定
4 空調係統和部件
4.1 自然通風用設備
4.1.1 窗式通風
4.1.2 竪井通風
4.1.3 屋頂天窗通風
4.1.4 使用鼓風機增強的自然通風
4.2 空調裝置
4.2.1 空調係統
4.2.2 空氣分配和空氣齣口
4.2.3 風道網路係統
4.2.4 氣流的控製與混閤
4.2.5 通風和空調中心站
4.2.6 鼓風機
4.2.7 過濾裝置
4.2.8 空氣加熱器和空氣冷卻器
4.2.9 空氣加濕器
4.2.10 空氣除濕器
4.2.11 吸音器
4.2.12 設有送風裝置的後處理設備
4.2.13 熱的迴收
4.2.14 開關和控製
5 製冷係統與組件
5.1 型式,製冷能力範圍和規格確定基礎
5.2 直接蒸發式設備
5.2.1 結構型式
5.2.2 主要部件
5.2.3 開始運轉
5.2.4 分設式係統
5.3 水冷卻設備
5.3.1 構造型式
5.3.2 活塞式壓縮機――冷水機組
5.3.3 螺鏇式壓縮機――冷水機組
5.3.4 渦輪式壓縮機冷水機組
5.3.5 吸收式冷水機組(H2O/LiBr)
5.4 液化器的冷卻
5.4.1 風冷
5.4.2 使用城市自來水或井水的冷卻
5.4.3 水迴收冷卻裝置
5.5 冷水管路
5.5.1 調節和管路布置
5.5.2 遠程製冷中心站
5.5.3 壓力保持
5.5.4 冷錶麵的隔熱保護
5.6 冷卻水迴流管網
5.6.1 管路布置
5.6.2 水的處理
6 熱泵係統和組件
6.1 概述
6.2 類型和部件
6.3 係統
6.3.1 獨立式熱泵係統
6.3.2 中心式熱泵
6.3.3 由燃氣發動機拖動的壓縮式熱泵
6.3.4 吸收式熱泵
7 特殊空調係統
8 經濟性和能源消耗
8.1 概述
8.2 製冷工程
8.2.1 電驅動式壓縮製冷機組與吸收式製冷機組的比較
8.2.2 熱泵與燃氣鍋爐的能源費用比較
8.3 供暖與空調工程
8.3.1 資金費用
8.3.2 能源消耗
8.3.3 操作與維修
9 附錄M:圖與錶
N 能源經濟
1 能源供應規劃
1.1 投資費用
1.2 未來的能源供給
1.2.1 節能
1.2.2 新的一次能源
2 一次能源和它的加工
2.1 一次能源
2.2 一次能源的加工
2.2.1 煤的精製
2.2.2 原油
2.2.3 天燃氣
3 一次能源轉換為有效能源
3.1 電能生産
3.1.1 電站的設施
3.1.2 核電站
3.1.3 燃氣輪機
3.1.4 發動機(內燃機)
3.2 熱電聯供
4 有用能的分配和轉換
4.1 遠距離供能
4.2 遠距離供熱係統
4.2.1 熱電站
4.2.2 區域供熱
4.3 電力供熱
4.3.1 蓄熱器供熱
4.3.2 日間電供熱
4.4 蓄能
4.5 能量輸送
4.5.1 管道輸送
4.5.2 電能的遠距離輸送
5 附錄N:圖和錶
O 機器動力學
1 麯柄機構、慣性力和慣性力矩、飛輪計算
1.1 多缸往復機械的轉矩波動圖
1.2 飛輪計算
1.3 慣性力、慣性力矩
1.3.1 單排式活塞機
1.3.2 V型和W型活塞機
2 振動
2.1 扭振
2.1.1 轉動慣量
2.1.2 扭簧剛度
2.1.3 運動方程式
2.1.4 自由振動
2.1.5 活塞發動機中的激振轉矩
2.1.6 其它的激振力
2.1.7 諧波激振下的強迫振動
2.1.8 瞬時振動過程
2.1.9 阻尼、緩衝
2.2 機器軸的彎麯振動
2.2.1 計算模型
2.2.2 滑動軸承
2.2.3 不平衡量引起的振動
2.2.4 一階臨界轉速的計算
2.2.5 彈性支承
2.2.6 轉動慣量和陀螺效應
2.2.7 其它效應
2.3 振動的隔離
2.4 平衡
2.4.1 導言
2.4.2 剛性轉子的平衡
2.4.3 彈性(撓性)轉子的平衡
2.4.4 平衡精度指標
3 機器音響學
3.1 基本概念
3.2 機器噪聲的産生
3.3 降低機器噪聲的可能性
P 活塞式 機械
1 一般概念
1.1 往復式活塞機械
1.1.1 工作原理
1.1.2 計算基礎
1.2 相似原理
1.3 係列
1.4 結構設計
1.4.1 機體和底座
1.4.2 氣缸和缸蓋
1.5 冷卻和潤滑
1.5.1 冷卻
1.5.2 潤滑
2 泵
2.1 工作原理、種類和應用
2.2 計算基礎
2.2.1 流量和容積效率
2.2.2 壓頭、速度和壓力
2.2.3 流動損失
2.2.4 吸入能力
2.2.5 推杆力
2.2.6 能量、功率、效率
2.3 特性麯綫
2.4 空氣室
2.4.1 液體的脈動
2.4.2 振動
2.4.3 結構
2.5 零件
2.5.1 活塞
2.5.2 控製機構
2.5.3 填料盒
2.6 泵裝置的運行
2.7 已生産的泵
3 壓縮機
3.1 工作方式,類型和應用
3.2 單級壓縮
3.2.1 壓力和溫度
3.2.2 有害容積
3.2.3 容積和質量
3.2.4 充氣效率
3.2.5 工作過程
3.2.6 功率和效率
3.3 多級壓縮
3.3.1 壓力和溫度
3.3.2 流量和功率
3.4 結構型式
3.4.1 結構設計原則
3.4.2 級的分配
3.5 設計和運轉特性
3.5.1 設計
3.5.2 運行特性
3.6 氣閥
3.6.1 結構和作用原理
3.6.2 計算
3.6.3 氣閥的布置
3.7 調節
3.7.1 雙點調節
3.7.2 連續調節
3.8 已製成的壓縮機
3.9 活塞式壓縮機的特殊形式
3.9.1 鏇轉式壓縮機
3.9.2 螺杆壓縮機
3.9.3 無油壓縮機
3.9.4 高速壓縮機
4 內燃機
4.1 分類和應用
4.2 工作方式和工作過程
4.2.1 工作方式
4.2.2 比較循環
4.2.3 實際工作循環
4.3 換氣
4.3.1 換氣過程的特性參數
4.3.2 配氣機構
4.3.3 四衝程發動機的換氣過程
4.3.4 二衝程發動機的換氣過程
4.3.5 發動機的增壓
4.4 發動機中的燃燒
4.4.1 發動機的燃料
4.4.2 汽油機的燃燒和混閤氣形成
4.4.3 柴油機的混閤氣形成和燃燒
4.4.4 混閤式發動機的混閤氣形成和燃燒
4.5 汽油機的混閤氣形成和點火裝置
4.5.1 化油器
4.5.2 汽油噴射
4.5.3 點火裝置
4.6 柴油機混閤氣形成裝置
4.6.1 噴射係統
4.6.2 噴油泵
4.6.3 噴油嘴
4.6.4 起動和著火輔助裝置
4.7 運轉特性和特性參數
4.7.1 功率、扭矩和油耗
4.7.2 特性參數
4.7.3 環境狀況
4.7.4 作為動力裝置的內燃機
4.8 發動機的設計
4.8.1 相似關係和應力
4.8.2 發動機結構型式
4.8.3 發動機的零部件
4.8.4 已製成的發動機結構
4.9 菲利浦斯特林發動機(Philips-Stirling-Motor)
5 附錄P:圖與錶
Q 汽車工程
1 基礎
1.1 車輛的結構形式
1.2 行駛阻力
1.2.1 滾動阻力WR
1.2.2 空氣阻力WL
1.2.3 側嚮力阻力Ws
1.2.4 爬坡阻力Wst
1.2.5 加速阻力WB
1.2.6 總阻力W
1.2.7 行駛功率
2 結構元件
2.1 傳動係
2.1.1 離閤器
2.1.2 變速器
2.1.3 萬嚮節軸
2.1.4 軸的驅動機構
2.1.5 傳動損失
2.2 製動器
2.2.1 基礎
2.2.2 結構型式
2.2.3 製動器的操縱
2.3 車輪導嚮係統和轉嚮
2.3.1 車輪導嚮係統和減震
2.3.2 轉嚮
2.4 車輪和輪胎[29,30]
2.4.1 車輪[31,32]
2.4.2 輪胎
2.5 車身
2.5.1 設計方案
2.5.2 未油漆的車身
2.5.3 裝備
2.5.4 空調[45-47]
2.5.5 聲學
3 彈性和行駛舒適性
3.1 路麵
3.2 汽車模型
3.2.1 非直綫性
3.2.2 雙軸汽車(多軸汽車)
3.2.3 行駛舒適性
4 轉嚮性能
4.1 汽車作為調節環路
4.1.1 穩定的轉嚮性能
4.1.2 瞬態響應
4.2 司機和汽車
4.3 轉彎通道寬度要求
5 事故力學
5.1 基礎
5.2 防止損傷危險的措施
5.3 適閤性
6 汽車的電氣與電子學
7 附錄Q:麯綫和錶格
R 流體機械
1 一般原理
1.1 流體動力學
1.1.1 任務和分類
1.1.2 工作原理
1.1.3 流體動力學定律
1.1.4 絕對流動和相對流動
1.1.5 泵和壓縮機葉片的排列
1.1.6 渦輪的葉片排列
1.1.7 葉柵,級,機器,裝置
1.2 熱力學
1.2.1 熱力學定律
1.2.2 狀態變化
1.2.3 總效率
1.2.4 靜效率
1.2.5 多變效率和等熵效率
1.2.6 機械損失
1.3 工作流體
1.3.1 熱狀態與熱量(卡路裏)狀態參數的一般關係
1.3.2 理想液體
1.3.3 理想氣體
1.3.4 真實流體
1.3.5 液體的空化
1.3.6 蒸汽的冷凝
1.4 葉柵
1.4.1 葉片在葉柵上的排列
1.4.2 靜葉柵和動葉柵
1.4.3 按速度變化和壓強變化分類
1.4.4 通過葉柵的真實流動
1.4.5 葉柵設計
1.4.6 葉柵特徵參數
1.4.7 葉片在葉柵上閤理排列的準則
1.4.8 葉型損失
1.4.9 葉端損失
1.5 級
1.5.1 葉柵組閤成級
1.5.2 動葉柵和靜葉柵的相互影響
1.5.3 級的特徵參數
1.5.4 多級壓縮機的軸嚮重復級
1.5.5 壓縮機的徑嚮重復級
1.5.6 壓縮機級的特徵參數範圍
1.5.7 渦輪的軸流重復級
1.5.8 徑流渦輪級
1.5.9 渦輪級的特徵參數範圍
1.6 機器整體設計
1.6.1 葉片組,進齣口機殼
1.6.2 機器特徵參數
1.6.3 機型選擇
1.7 運行狀態和調節可能性
1.7.1 機器特性麯綫
1.7.2 壓縮機不穩定工作範圍
1.7.3 裝置的特性麯綫
1.7.4 機器與裝置聯閤工作
1.7.5 壓縮機的調節
1.7.6 渦輪的調節
1.8 主要部件的應力和強度
1.8.1 鏇轉盤,鏇轉柱
1.8.2 撓度,轉子的臨界轉速
1.8.3 葉片的離心荷載
1.8.4 作用於葉片的恒定流動力
1.8.5 葉片振動
1.8.6 機殼
1.8.7 熱應力
1.8.8 材料性質
2 水輪機
2.1 概述
2.1.1 特性
2.1.2 水電站
2.1.3 經濟核算
2.2 衝擊式水輪機
2.2.1 帕爾頓水輪機
2.2.2 奧斯伯爾格水輪機
2.3 反擊式水輪機
2.3.1 法蘭西斯水輪機
2.3.2 卡普蘭水輪機
2.3.3 德裏亞茨水輪機
2.4 材料
2.5 特性麯綫
2.6 極限工作狀態
2.7 徑流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
3 葉片泵
3.1 概述
3.2 機型
3.2.1 轉輪
3.2.2 機殼
3.2.3 流體
3.2.4 材料
3.2.5 驅動裝置
3.3 運行特性
3.3.1 空蝕
3.3.2 特性麯綫
3.3.3 葉片泵的功率匹配
3.3.4 軸嚮推力平衡
3.4 泵的應用
4 螺鏇槳
4.1 導言
4.2 船用螺鏇槳
4.3 飛機螺鏇槳
4.4 直升飛機轉輪
5 費廷液力傳動器
5.1 原理和結構形式
5.2 設計
5.3 費廷離閤器
5.4 費廷轉換器
6 汽輪機
6.1 術語
6.2 結構形式
6.2.1 發電站透平機
6.2.2 工業用渦輪機
6.2.3 小型渦輪機
6.3 部件結構
6.3.1 機殼
6.3.2 閥
6.3.3 葉片組
6.3.4 軸密封
6.3.5 鏇轉裝置
6.3.6 軸承
6.4 起動和運行
6.5 調節設備,安全設備和保護設備
6.6 設計計算
6.6.1 概述
6.6.2 工業用渦輪機計算
7 渦輪壓縮機
7.1 定義和應用範圍
7.2 通風機
7.3 離心式壓縮機
7.4 軸流式壓縮機
7.5 結構
7.6 特性麯綫和設計值
7.7 操作方式
7.8 設計計算
7.9 性能試驗
8 燃氣輪機
8.1 作為熱機的燃氣輪機
8.2 熱力學基礎
8.2.1 理想氣體可逆循環過程
8.2.2 實際燃氣輪機循環
8.2.3 計算結果
8.3 裝置的組成部分
8.3.1 透平機械
8.3.2 燃燒室
8.3.3 迴熱器
8.4 重型結構的燃氣輪機及由航空推進裝置發展而成的燃氣輪機
8.5 輔助係統
8.5.1 調節
8.5.2 燃料供應
8.5.3 潤滑油係統
8.5.4 其它輔助係統
8.6 應用
8.6.1 發電
8.6.2 管道輸送
8.6.3 交通運輸
8.7 運行
8.7.1 部分負荷運行
8.7.2 特殊運行狀態,維護
8.8 腐蝕、磨蝕和積垢
8.9 材料
8.10 環境汙染問題
8.10.1 汙染物質
8.10.2 噪聲
8.11 特性麯綫族
錶14.最主要的幾種有害物質和其特徵值
錶15.帶有序號、符號、名稱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元素周期錶
錶16.重要的化閤物
錶17.聲學技術主要參量
錶18.近似的聲學效應值
錶19.有害物質影響規範按“噪聲防護技術指南”TA-噪聲(1968),即VDI2058活頁1
錶20.dB換算成壓力比或功率比(壓力平方比)以及反換算
錶21.字母錶
錶22.縮寫詞及其基本定義
本手冊各部分及附錄中有關工程控製器方麵摘要引證的參考資料齣處
重要的國外標準
第二捲專業名詞對照
第三捲專業名詞對照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