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 金属熔体
         第1章 二元系金属熔体
         1.1含化合物金属熔体结构的共存理论
         1.1.1Fe-Al熔体
         1.1.2Fe-Si熔体
         1.1.3Fe-Ti熔体
         1.1.4Fe-Ni熔体
         1.1.5Fe-Ge熔体
         1.1.6Bi-In熔体
         1.1.7Ca-Al熔体
         1.1.8Ca-Si熔体
         1.1.9Cr-Si熔体
         1.1.10Mn-Si熔体
         1.2含包晶体二元金属熔体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
         1.2.1计算模型
         1.2.2计算结果及讨论
         1.2.3结论
         1.3含饱和相的金属熔体
         1.3.1Fe-C熔体
         1.3.2Fe-N熔体
         1.3.3Fe-S熔体
         1.3.4Fe-P熔体
         1.4含固溶体的金属熔体
         14.1计算模型
         14.2计算结果与讨论
         1.4.3结论
         1.5含共晶体金属熔体
         1.5.1计算模型
         1.5.2计算结果与讨论
         1.5.3结论
         1.6二元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按相图的分类
         1.6.1含化合物金属熔体
         1.6.2含包晶体金属熔体
         1.6.3含饱和相的金属熔体
         1.6.4含共晶体金属熔体
         1.6.5含固溶体金属熔体
         1.6.6形成一系列连续固溶体的金属熔体
         1.6.7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三元系金属熔体
         2.1Fe-Mn-Si熔体
         2.1.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1.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2.2Fe-Si-C熔体
         2.2.1计算模型
         2.2.2计算结果及讨论
         2.2.3结论
         2.3Ca-Al-Si熔体
         2.3.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3.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2.4FeC-O熔体
         2.4.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2.4.2计算结果及讨论
         2.4.3结论
         2.5Fe-i-P熔体
         2.5.1Fe-C-P熔体
         2.5.2Fe-Mn-P熔体
         2.5.3Fe-Si-P熔体
         2.5.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炉渣熔体
         第3章 关于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
         3.1二元系含化合物炉渣熔体
         3.1.1CaO-SiO2熔体
         3.1.2MgO-SiO2熔体
         3.1.3MnO-SiO2熔体
         3.1.4Na2O-SiO2熔体
         3.1.5CaO-Al2O3熔体
         3.1.6MnO-TiO2熔体
         3.1.7CaO-B2O3熔体
         3.1.8PbO-SiO2熔体
         3.2含饱和相的炉渣熔体
         3.2.1CaO-SiO2渣系
         3.2.2MnO-SiO2渣系
         3.2.3MgO-SiO2渣系
         3.2.4FeO-Fe2O3-SiO2熔体
         3.3二元氧化物固溶体
         3.3.1计算模型
         3.3.2计算结果与讨论
         3.3.3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元系炉渣熔体
         4.1FeO-Fe2O3-SiO2熔体
         4.1.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4.1.2计算结果
         4.1.3结论
         4.2FeO-Fe2O3-TiO2熔体
         4.2.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4.2.2计算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4.3FeO-Fe2O3-B2O3熔体
         4.3.1结构单元的确定和计算模型的建立
         4.3.2计算结果
         4.4CaO-FeO-Fe2O3熔体
         4.4.1结构单元及计算模型
         4.4.2计算结果
         4.5CaO-Al2O3-SiO2熔体
         4.5.1计算模型
         4.5.2计算结果与讨论
         4.5.3结论
         4.6CaO-FeO-SiO2熔体
         4.6.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4.6.2计算结果与讨论
         4.6.3结论
         4.7FeO-Fe2O3-Al2O3熔体
         参考文献
         第5章 多元熔渣氧化能力的计算模型
         5.1CaO-FeO-Fe2O3SiO2熔渣(1258~1370℃)
         5.1.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5.1.2计算结果
         5.2CaO-MgO-FeO-Fe2O3-SiO2-S熔渣(1550~1650℃)
         5.2.1结构单元和计算模型
         5.2.2计算结果
         5.3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渣钢间锰的分配平衡
         6.1FeO-MnO-MgO-SiO2渣系的结构单元和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
         6.1.1结构单元
         6.1.2计算模型
         6.2计算结果与讨论
         6.3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元熔渣的脱硫能力
         7.1计算模型
         7.1.1MgO-FeO-Fe2O3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7.1.2CaO-MgO-FeO-Fe2O3-SiO2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7.2计算结果和讨论
         7.2.1MgO-FeO-Fe2O3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7.2.2CaO-MgO-FeO-Fe2O3-SiO2渣系和铁液间硫的分配
         7.2.3对计算结果的讨论
         7.3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多元熔渣的脱磷能力
         8.1如何用共存理论处理脱磷问题
         8.2FeO-Fe2O3-P2O5三元渣系
         8.2.1结构单元
         8.2.2模型的建立
         8.2.3计算结果
         8.2.4讨论
         8.2.5结论
         8.3MgO-FeO-Fe2O3-P2O5四元系脱磷能力的计算
         8.3.1结构单元
         8.3.2计算模型
         8.3.3计算结果
         8.3.4结论
         8.4CaO-MgO-FeO-Fe2O3-P2O5五元渣系的计算
         8.4.1结构单元
         8.4.2计算模型
         8.4.3计算结果
         8.4.4结论
         8.5CaO-MgO-FeO-Fe2O3-P2O5-SiO2渣系的脱磷能力
         8.5.1计算模型
         8.5.2计算结果
         8.5.3结论
         8.6CaO-MgO-FeO-MnO-Fe2O3-P2O5-SiO2渣系的脱磷能力
         8.6.1计算模型
         8.6.2计算结果
         8.6.3结论
         8.7CaO-MgO-FeO-Na2O-Fe2O3-P2O5-SiO2渣系的脱磷能力
         8.7.1计算模型
         8.7.2计算结果
         8.7.3结论
         8.8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炉外精炼过程中钢液脱氧最佳炉渣碱度
         9.1CaO-MgO-FeO-Al2O3-SiO2系精炼渣氧化能力的计算模型
         9.2计算结果及讨论
         9.2.1(FeO)
         9.2.2(MgO)
         9.2.3(Al2O3)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熔盐和熔锍
         第10章 熔盐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的初探
         10.1计算模型
         10.1.1含固溶体二元熔体
         10.1.2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10.1.3含复杂化合物的二元熔体
         10.2计算结果与讨论
         10.2.1含固溶体二元熔体
         10.2.2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10.2.3含复杂化合物的二元熔体
         10.3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熔锍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的初探
         11.1计算模型
         11.1.1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11.1.2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11.2计算结果和讨论
         11.2.1含共晶体二元熔体
         11.2.2含共晶体三元熔体
         11.2.3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11.3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冶金熔体热力学性质总结及计算方法和程序
         第12章 二元冶金熔体热力学性质与其相图类型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12.1含复杂化合物的熔体
         12.1.1金属熔体
         12.1.2炉渣熔体
         12.1.3熔盐
         12.1.4熔锍
         12.2含包晶体冶金熔体
         12.2.1金属熔体
         12.2.2炉渣熔体
         12.2.3熔盐
         12.3含饱和相的熔体
         12.3.1金属熔体
         12.3.2炉渣熔体
         12.4含共晶体熔体
         12.5含固溶体熔体
         12.6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计算方法和程序
         13.1计算方法
         13.1.1一元高次方程
         13.1.2二、三元高次方程
         13.1.3多元高次方程组
         13.2计算程序
         13.2.1弦截法
         13.2.2行列式法
         13.2.3高斯消去法
         13.2.4全选主元松弛迭代法
         参考文献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