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优秀科幻小说作家米勒的代表作,也是他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悲怆沉重,是少有的在主流文学界博得广泛赞誉的科幻杰作,荣获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起初,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人类退化到蒙昧时代。工程师莱博维茨创立了莱博维茨修道院,致力于保存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然后,是人类重新渴求知识的年代。莱博维茨修道院却并不急于将自己手里的藏书公诸于众,他们认为人类还没有准备好,无法善用知识。但是潮流无法阻挡,人类再次进入科技时代。最后,又是核爆烈焰和辐射尘埃。而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也同样又一次踏上征途,担负起数千年前教会初创时的职责:保存文化,留待未来。这是一个悲痛的轮回。
小沃尔特﹒M﹒米勒于1923年生于美国南方。珍珠港事变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成为无线电通讯员和机炮手,在意大利和巴尔干上空参加五十五次空战,其中包括引起很大争议的对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空袭。正是这次空袭,使米勒在十五年后创作了《莱博维茨的赞歌》:一部发生在阴暗的修道院中的科幻小说。
米勒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短篇小说,但与其他几乎所有一流科幻小说家不同的是,米勒仅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莱博维茨的赞歌》。许多年来,一直有谣传它会有续集,但是续集至今仍未出现。事实上,这样一部杰作已经注定了它不需要有续集。
第一部分 毁灭之后的重生,弗朗西斯发现的遗稿推动了莱伯维茨的封圣进程,知识在荒芜和敌视中被传承。 修道院内部之间的封圣竞争,院长的策略,知识的守护者教会作为现世唯一文明带来了最早的政治。 强盗的六指和双头。 被视作莱伯维茨的朝圣者,象征前进和完善的希望。 弗朗西...
评分如果说国家的兴亡交替是历史的小周期律,那整个人类文明的草创-繁荣-毁灭-复兴就是历史的大周期律。这两者本质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缩影。前者在历史上已无数次重复上演,而后者还有待时间——以百年甚至千年计——去验证。 这本书创作于60年代,正是冷战的高峰,人类一度离...
评分三个讲述同一个修道院的故事,记录了一段文明保存、发现和延续的历史。 第一个故事的核心是偶然所证明的神的存在。第二个故事是傲慢,虚荣和逃避责任对于智慧的滥用,第三个则是由于恐惧痛苦而造成的罪恶及其宽恕。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而被养大的我,现在已经越来越开始意识到,...
评分上学期开始看的,看到11. 弗郎西斯死了,于是要断气一般,恨不能跑到书中去救活他.然后就放下了这书,觉得看不下去. 近来刚刚又拿起,准备勇敢的看完.
评分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是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这又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坦率来说,当读到前面我都没有找到科幻小说的感觉。不管是飞船,新武器还是外星人,这些常见的科幻小说元素都没有。也就是说这本小说没有什么炫的元素。但是读起来仍然有一种独特的力量让...
闻到冷战时期的气味,设定已经被日漫糊滥了,另外就是过于宗教化,尤其是奇形怪状的结尾。
评分当文明的残烬忽明忽滅之际,上帝会在人类渺小的灵魂深处,写下他的神諭... 而是否能发現这道神諭,只能靠个体追寻内心的声音... 无知、愚昧立國,洪水滅世之后,只有少数有理想抱负、富有远见的先知(莱博维兹),坚忍沉着的使徒(弗朗西斯),默默坚守、敢于创新的科恩霍尔修士...会坚持自我、寻覓光明,也正是基督教的faith和religious spirit下的人文坚守... 超越世代,知识的沉淀、求知的渴望、灵魂的救赎都是不会变的... 愚顽、颟顸之徒纵会得逞一时,但仍无法挡住天际罅隙下的人文微光...
评分当科学仍在与宗教辩论不休,历史已再次跳起了轮回之舞。明亮之星在时空中一次次闪耀,只是我们还未曾记得。
评分读的相当艰难
评分虽然如此,但是我还是相信人类能够在走向灭亡之前找到一种知识体系,关于将理性和信仰的人群组织起来的理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