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42年开始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我们这个东方古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的自大与自卑,皆源自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无知必然导致盲目,而盲目反过来又闭塞了人们了解本国历史的视听,从而进一步滋生无知。因此,只有对本民族的过去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和自强。而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忠实地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研究建筑的发展史,无疑可以明白无误地触摸到民族历史的脉搏。《中国建筑史》正是通过客观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使国人得以了解自己民族的过去,从而避免盲目的自卑或无端的自大,并塑造出坚实深厚的民族自尊。 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源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指导思想。梁思成不愧是“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他对中国建筑有着十分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梁先生生动地将构件、装饰和建筑单体称作建筑上的“词汇”,对应地将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以及建筑单体之间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称为建筑上的“文法”。为了钻研这种“词汇”、“文法”体系,梁思成以曾在清宫营造过的老工匠为师,以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为课本,以北京故宫为研究标本,同时对照大量现存实物,先将清代建筑营造方法及其则例弄通;在此基础上,将宋《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两部“文法课本”互相比较,再通过实测宋、辽、金实物,互相印证。并以此为基础,由近及远,研究宋以前的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早年著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塑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梁思成,相信对很多人都不陌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他建议完整保留北京城,而择地另建新城。如果当初国家领导人采纳...
评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格局的大规模崩坏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初叶,大量西式砖石结构建筑的涌入,以及因通商、交通等因素新兴起的城市或造成的城市中心偏移,余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建筑技法以及城市规划理念都发生的根本的转变,造就了一批中西混合的城市和建筑,但因其地...
评分为辅助这本书的学习,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中国建筑史,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但如果从建筑学本身来分析而不是简要的介绍,建筑的结构研究的确是最为重要无法回避的部分。这是一本很技术的书,作者的着眼点即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神奇的木构建筑之斗拱。术语则应用了很多...
评分其实梁的《中国建筑史》对于初学者读起来还是有点生涩的,主要是由于这本书的基础铺垫并不详实,木结构局部名称并未列出详尽的说明,但是此书最大的精彩也许正在于对那些经典木结构的梁架分析与年代判断,如果对构件名称不熟悉,看到后面难免会感到困难。 刘敦桢的《中国古代建...
评分为辅助这本书的学习,在网上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中国建筑史,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但如果从建筑学本身来分析而不是简要的介绍,建筑的结构研究的确是最为重要无法回避的部分。这是一本很技术的书,作者的着眼点即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神奇的木构建筑之斗拱。术语则应用了很多...
总之还是经典……
评分简直记不得
评分郑州。木建筑这个无法想象的坑。。
评分某人的儿子啊~~ 把奈良保下来了。其实过个几百年,那些战争啊,民族啊,哪有历史和文化重要。
评分罗列。 读乐嘉藻《中国建筑史》辟谬,很直白,没情面。年轻气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