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本书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二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参与组织沉钟社。1930年去德国攻读文学和哲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抗日战争中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系主任。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本书具时代特征和风格,值得一阅。
今日读罢《十四行集》。冯至之诗。二十年代在北大德文系。三十年代去德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封面是标准化生产的群星,背景淡绿而白。书前附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目录。 亦有此等事耶?我之所以读《十四行集》,乃是因为我梦见“冯至时间”。我如此写道:“所有的...
评分冯至在《一个对于时代的批评》中曾说到:“在一个夸夸其谈、散漫无形的、肤浅的、调情的、凭理观察的时代里,那些严肃的矛盾和冲突与其说是被泯除了,倒不如说是被人忽视了好些。在一个没有深情,只有考察的时代里,多少生存中根本的问题都被遗忘了。” 孤独是生命的体验 孤...
评分《不能容忍了》 这首诗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的沉默和忽视,不能容忍后爆发,爆发后在冷落中继续沉默。 《蛇》 最爱的一首不说 《什么能够使你欢喜》 到底什么声音能够使你欢喜? 如果是雨啊,我的泪珠儿也流了许多; 如果是风呢,我也尝秋风一般地叹气。 一点点讨巧的句子,肉肉麻...
评分《北游》是冯至在1927年冬日创作的长诗。全诗通过描绘中国北方都市的昏暗萎靡,勾画了一番绝望沉郁的冷清土地,塑造出行客“我”在光怪陆离中凄楚挣扎,渴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反抗形象。我将通过反复手法,意象分析及人物描写来评析本诗的特色与主题。 首先,反复手法在本诗...
评分继胡适和郭沫若奠定早期新诗的基本根基,新月派诗人添砖加瓦后,冯至无声无息的出现了。 我们看多了徐志摩戴望舒,甚至是顾城海子的诗,冯至真的是太学术了,可是这不能改变他的地位,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接触他的人少,我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品味问题。我们喜...
实在是对中国新诗不感冒。。
评分里尔克十四行的味道
评分此册书中还辑录了许多冯至前期(第一创作阶段)的作品,此处不提。就《十四行集》本身来看,主题还是比较明确的:1.歌德的「蜕变论」;2.生命的暂住和不可测性;3.里尔克的死对生的完整和超越;4.生的独立性;5.自然对生的释放;6.对生命中「遇见」的纪念。诗集的内容读起来有种直观的迷茫和焦虑,但实际上从深层来看,冯至要讨论的并不是生命的悲伤,而是一种对生的乐观。蜕变是为了成长,即使是蜕去美好的,而去迎接艰难的,也应该主动迎接——这是对歌德「蜕变论」的一种非常高级的领悟。而在死亡上,冯至也继承了里尔克的精神——不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死,并把死当作生命最后的过程。整个诗集都流动着这些思想,自然则是让生命蜕变和完整的一个环境,如诗中的「原野」,总是宽阔而能「朦胧」过去,「展开」未来。
评分“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27首十四行诗出神入化,其他不大值得读。
评分我希望摆脱浮华,我开始喜欢雕塑般的肃穆,我想看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