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瑪斯•摩爾
於1478年出生,1535年被國君亨利八世下令處死,近60年的人生學仕兩順,不僅是傑出的律師、也是當時英國人文主義學者的領袖。他曾多次出任公職,官拜宰相,但因拒絕承認亨利八世為「教會之至尊」而去宰相職,遭囚禁於倫敦塔,終以身殉教。1935年受羅馬天主教會尊為聖徒。摩爾著作多以拉丁文寫成,尤以《烏托邦》一書傳世,其餘著作包括將古典希臘作品譯為拉丁文、神學論述,以及英文詩歌等。
摩爾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雛形,取其小國寡民、階級分工和公有財產的理念,在《烏托邦》中構築一個非基督教的、共產的城邦國,以理性為治國的上綱原則。除了哲學與政治學的思辯,《烏托邦》亦藉文學性的虛構,將抽象的理念納入當時盛行的旅行文學的敘事框架中。
一 首先从 103页(商务印书馆,2006)开始,莫尔借希思拉德之口叙述,乌托邦人有各种宗教,每个城市也是如此。而虽然乌托邦人信仰不一,却一致同意只有一个至高的神—密特拉(Mythras),但他马上又说,不同的人对这个神持不同观点。转而在104页马上又说:乌托邦人认为...
评分严肃作品不一定都是难读难懂的,学术经典里面也有让普通人读着轻松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版)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莫尔的写作手法很有意思。他利用一个“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乌托邦的情况就是由拉菲...
评分 评分如果恶是现世的写照,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何以在现世活得足够好而不至于郁郁而终?对于无神论者来说,这是个问题。回过头去匍匐在某个神的脚下祈求指引,是倒退;跌入恶的泥潭一蹶不振,是自弃。读完《乌托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没有信仰的灵魂终究不安宁,不相信神,那就选...
评分"Outopia" Ou=No "Eutopia" Eu=Good "Topos" = place 烏托邦又是一個美好卻不存在的地方。 “私”從來都無法消除, 就如人永遠只是一個單獨、私立的個體。 自然俱來的“私”,只有在人的臆造中,才能平均為推而廣之的“公”。 平均、平等、一模一樣的後果,變是將這個烏有之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