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在镰仓圆觉寺从著名禅师今洪北川开始学禅,曾从事佛教典籍的英译和西方哲学、神学著作的日译,熟悉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成就。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晚年赴中国进行佛教实地考察。
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并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研究内容除禅宗思想外,还包括华严、净土等佛教思想。1970年在其百年诞辰时,日本编辑出版了共有32卷《铃木大拙全集》
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使得西方世界开始对东方本佛教产生兴趣,也刺激了东方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他对于禅学最大的贡献在于编辑与翻译禅宗著作,并在自己论禅的作品中把禅学与科学、神秘主义相联系,从而激起西方世界对禅学的普遍兴趣。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authorities on Zen Buddhism, D. T. Suzuki was the author of more than a hundred works on the subject in both Japanese and English, and was most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the teachings of Zen Buddhism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Western world. Written in a lively, accessible, and straightforward manner, An Introduction to Zen Buddhism is illuminating for the serious student and layperson alike. Suzuki provides a complete vision of Zen, which emphasizes self-understanding and enlightenment through many systems of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ethics. With a foreword by the renowned psychiatrist Dr. Carl Jung, this volume has been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 classic introduction to the subject for many years. It provides, along with Suzuki’s Essays and Manual of Zen Buddhism , a framework for living a balanced and fulfilled existence through Zen.
书中云:何是净心! 禅师答:以毕竟净为净。 僧问:何是毕竟净为净? 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问:何是无净无无净? 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做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
评分讀的是海南出版社2012年的版本。書不厚,加上榮格的一篇文章也才十五萬字左右。譯筆典雅、註釋精當。但是鈴木本人的文字總是給人感覺說的不透,缺少直擊人心的力量。倒是鈴木引用的語錄、公案中有不少經典的,極其精彩者亦不下十來條。本次讀到很覺衝擊和啟發的:飯籮邊坐餓死...
评分这是第一本我通过笔记本电脑阅读的电子书,虽然我极其不喜这种阅读方式。无奈找不到此书,万般需索,千遍往返,只好先读了,打算日后再把它打印成书或者求取一本,或者就手抄一本也好。感谢豆瓣上的网友给我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佛学爱好者。 来...
评分讀的是海南出版社2012年的版本。書不厚,加上榮格的一篇文章也才十五萬字左右。譯筆典雅、註釋精當。但是鈴木本人的文字總是給人感覺說的不透,缺少直擊人心的力量。倒是鈴木引用的語錄、公案中有不少經典的,極其精彩者亦不下十來條。本次讀到很覺衝擊和啟發的:飯籮邊坐餓死...
评分讀的是海南出版社2012年的版本。書不厚,加上榮格的一篇文章也才十五萬字左右。譯筆典雅、註釋精當。但是鈴木本人的文字總是給人感覺說的不透,缺少直擊人心的力量。倒是鈴木引用的語錄、公案中有不少經典的,極其精彩者亦不下十來條。本次讀到很覺衝擊和啟發的:飯籮邊坐餓死...
鈴木大拙這個學問僧不得了,英文出色,對其他宗教和西方傳統也相當了解,這本書也寫得相當好。葛兆光譯本和謝思煒譯本都各自有譯得不好的地方,還是看英文版吧,還可以順便學一流的英文。
评分似懂非懂,还需修行。
评分禅学是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后的本土改良,强调得道不在于阅读经文,听大师授道,而在于自我开化,因为佛主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内心。“佛主拈花,迦若微笑”就是禅宗的渊源和得道的例子。虽然佛教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似乎很不同,但是这本书有句话说得很对,真理有很多方式呈现给人类。
评分禅学是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后的本土改良,强调得道不在于阅读经文,听大师授道,而在于自我开化,因为佛主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内心。“佛主拈花,迦若微笑”就是禅宗的渊源和得道的例子。虽然佛教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似乎很不同,但是这本书有句话说得很对,真理有很多方式呈现给人类。
评分鈴木大拙這個學問僧不得了,英文出色,對其他宗教和西方傳統也相當了解,這本書也寫得相當好。葛兆光譯本和謝思煒譯本都各自有譯得不好的地方,還是看英文版吧,還可以順便學一流的英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