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肄业于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20世纪90年代回港,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曾执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沙田工业学院。目前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席讲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设计系兼任导师,教授东西方艺术、设计与文化理论分析。 香港设计联盟(MODA)会员,为该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办之全方位设计课程筹委成员。
作者涉獵中外書籍,用新穎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建築藝術,並對中、西方藝術、文化和哲學作出比較,述說建築背後的各種典故和小故事,增進讀者對建築藝術的興趣和認識的深度。本書 版面設計別緻,逾500幅圖片與內容文字相結合,敘述風格輕鬆活潑,讀來一氣呵成。 裝幀簡單而美觀,曾獲2000年香港印刷大賽「封面設計優異獎」。
从一个设计研究者的视角看待中国的建筑,语言生动而不晦涩,贯东西博古今,可与国内设计研究者孟晖的诣趣做个对照,也有早先读过的一套《黑暗历史现场》里的说明方法的同工之处,尽量平实亲切易懂,极具亲和力。作者的古文功底很深,而对文字的训诂与理解又深入浅出,时不时让...
评分 评分普及性读物。虽然讲得不太深入,不过有些知识作为入门颇有益,值得保存 作者喜欢用拟人、谐趣的笔法,勾连比对各朝代或中外各国的建筑史发展,建筑(院落)的功能及整体之间的呼应。节奏舒缓 页面疏落 绘图精致简洁 图例多为结构示意图、多能清晰揭示结构本质;相形之下...
评分一直想买的书,无意在图书馆看到了...... 台湾和香港的学者似乎总是很博学,特别是对中国的传统, 总会感觉他们对中国的传统很有研究,确实如此. 文字清丽,对中国木建筑也说得很特别,角度很"优雅" 也许不够深入,也许对我这样的"黄法"小子是绰绰有余了:)
评分我知道,我为我的这篇读后感拟这样一个题目,确实有些对不起本书作者为著书所付出的心血。然而,你写、我读,你有你的思想,我当然也可以谈谈我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写得很散的书。说它像建筑领域的学术著作吧,专业色彩又不浓厚,看完增加不了多少建筑专业知识,倒很像...
就写作风格来说,和妹尾河童的风格有点相似哦~~有精致插图,有细致的解说。但赵广超的风格更加俏皮一些。:)
评分很想给5星,但还是忍住了。前面部分谈材料、形制和结构很棒,后面谈具体建筑样式就有些捉襟见肘了,给人收尾草草的感觉。
评分榫对卯说:‘执子之手,’卯对榫说:‘与子偕老。’ 中国人用木头造出纸张,用木头刻字制版,然后在木头搭建的空间里,一并写下整个建筑和工艺发展史……当西方人用石头写下他们的建筑故事时,中国民族在几千年里,却一直利用远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头来支撑他们的家园。木头的背后当然是有着另外的故事
评分谢谢米大师的推荐,也是我买的第一本繁体字的文本书。建筑知识细细看来。里面很多的插画都有着中古水墨画的韵味,纸质非常好,印刷精美。从梳妆盒、到椅子无不透着房子的味道。 传统好像一条路,每一次回头,都会看到我们是从什么地方出发,打算往什么方向走下去。无论如何弯弯曲曲,都是路。
评分原本看的是简体版PDF,排版太活泼,看电子档实在是累,加之看到一半就已经非常喜欢这本书!据说已经绝版!就买了港版。和刚看完的比较严肃正经的《营建的文明》相比,这本就是活泼好玩版的古建筑入门书,该有的内容介绍得都很全,但配图好玩,文字好玩,只容我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活泼。读着文字就觉得作者可爱。看似行文散漫随意,实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每一章一节之间也自有关联。读字看图韵味十足。言语虽少也颇有态度。纸书的质感也非常好(虽然有些字还是太小了)。看完一遍也值得随时再翻一翻。两本都是非常棒的古建筑入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