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1906—1975)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在过去和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阿伦特对公共自由与私人幸福之间尖锐区别的分析鞭辟入里。 公共自由与权力忧乐与共,阿伦特所指的权力,并非终极手段是暴力的支配或统治,而是人们联合在一起,作出承诺并自我约束,共同决策和行动,建设栖居其中的城邦和家园。 她关注社会问题对革命的“侵扰”。叛乱的目的是...
评分 评分为尊重知识产权,这里仅抄录陶先生文中的第一、第二则勘误,其他勘误请参见陶先生博客全文。 全文网址: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blog/static/1285367132013428290466/ ------ 原文:The same, to an extent, is true for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revolution w...
评分阿伦特的文笔是知性的冷艳,深邃不在于刹那而是持续地震颤。 她清晰的描绘了卢梭马克思基于同情视角开启革命,这样就将自由隐匿于必然性之中。因为同情是对一致性的呼唤对具体个人的不关注,归根结底,同情是自我的感动而不是对他者痛苦的共情。尤其人民走上街头愤怒的斥责一切...
评分革命只剩下一个古老的理由:以自由对付暴政。 一,革命的意义 美国革命:发生在美国社会形成之后。社会结构的改变,“可爱的平等”在革命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自由世界的通常观念:判断政治实体宪法的最高标准即非正义,也非伟大,而是自由。 解放不等于自由。 革命的词源分析:...
近日爱不释手的小册子。在public happiness与private happiness的二分下讨论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的成败,核心关切自由的问题,延续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洞见。同时感叹观念史的实在是一项需要广博学养才能初现洞见的研究。看上去对过去时代的概念分析只有学理的研究价值,然而只有回到概念在历史中的演变和分析,才能理解我们继承的遗产究竟如何限制我们的发问与思考。
评分二刷。
评分于是读英文原著了
评分于是读英文原著了
评分于是读英文原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