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肴那穆提(1895-1986),20世纪最卓越的心灵导师。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与至乐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徒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道道地地的“禅”师。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目前已译成了47国文字,在欧美、印度及澳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克里希那穆提說過:「只有當心靈不再有任何形式的逃避時,我們才能與寂寞、孤獨直接溝通,這樣,就有熱情,就有愛。」《愛與寂寞》深入探索我們與自己、與別人、與團體的關係,指出只有認識自己,了解使個人與團體分化、孤立的制約,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關係」。
本書使我們再次沐浴在克里希那穆提豐富、獨特、感人的心靈之光,從而有能力在人生中創造真愛。「如果你沒有愛─無論你做任何事,崇拜各種神明,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改革貧窮、從政、著書、寫詩─你仍然是個死了的人。沒有愛,你的問題會永無止盡地增加,而有了愛,去做你要做的事,就沒有危險,沒有衝突。愛是美德的精髓。」
有目的的去读这本书,在我所熟悉的书店 找寻偶尔发现的一句话 “有依赖,就不可能有爱” 我想唤回你,无论你或者我有无做好准备。 我不敢有任何保证,也许就像克里希那穆提说的,我只是依赖,不是爱。抑或是爱不是依赖。 我并没有把握,亦不敢笃定。 也许只是怀念,或者...
评分我试图理解他所说的—— 「思想」是基于记忆、语言/命名和刻板印象的,而思想的过程/方式被他叫做「心灵」,心灵倾向于寻找和依赖「模式」,而模式是限制的。 这些都会阻碍我们直面事物、去和它们沟通。正是这些让我们痛苦、寂寞、依赖、气恼…… 只有抛开这些,离开思想的层面...
评分刚收到这本书,正在读,读的很慢,因为很多东西要慢慢考虑慢慢吸收,克氏在书中大量使用疑问,反问,加深了读者的思考,相信会从书中学到一些东西。
评分 评分看着本书的时候时经自我选择的瓶颈,当脱离开热闹我没法感受自我的更新,一切那么陈旧和无趣,我不知道怎么去命名,当看到这本书,寂寞二字给了我答案。 爱不是思考的产物,寂寞也不是空虚的结果,当我们认清这样的事实,爱就出现在心田,寂寞便换了着装端坐在灵魂的一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