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一書雖然是遊記,但並不是一本簡單的流水賬,不像清代一般的國內遊記多以記載沿途古跡名勝為主,而是在記載沿途的地理地勢、風土人情、經濟和物産狀況、名勝古跡、社會交往等方方麵麵的基礎上,突齣對經濟貿易、名勝古跡、社會交往的記載。作者對中國曆史文化十分熟悉,故遊記對沿途曆史名勝不僅多有記載和感懷,還有一些考證和研究。如在宜昌對荊門、虎牙曆史的描述,博采古史,古今融通;作者對南京範成大的《吳船錄》和陸遊的《入蜀記》十分熟悉,旅行中經常將七百多年前範成大和陸遊記載的風物與當時的風物進行比較;如將陸遊記載的黃陵廟賣茶婦女與清代的婦女進行對比,發現婦人膚色不像陸遊記載的那樣白,也不見纏著青斑布頭巾。有時還對一些史跡進行考證,如在歸州對秭歸得名及與楚文化和屈原的關係的考證,也是有一定見解的。
这本书实在是过于严重地被低估和忽视了,得到的关注与它异常扎实丰富的史料价值完全不符。就如同它原作本身就默默无闻,直到被译者偶然发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一手促成翻译出版,但还是因宣传不够,导致在国内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看游记常常觉得日本人所写更...
評分这本书实在是过于严重地被低估和忽视了,得到的关注与它异常扎实丰富的史料价值完全不符。就如同它原作本身就默默无闻,直到被译者偶然发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一手促成翻译出版,但还是因宣传不够,导致在国内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看游记常常觉得日本人所写更...
評分 評分在新旧交接的清末,巴蜀大地虽仍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但已有许多外国人以“他者的目光”重新打探这片西南土地。 在1909年出版的《巴蜀》一书中,山川早水记录了1905年3月至1906年6月期间,自宜昌入蜀的路途见闻,以及成都的城市格局、人口、教育、史迹等内容。 时隔百年,眼前...
評分建議首先閱讀編後記 會有黑色小彩蛋
评分今讀山川早水《巴蜀舊影》,看其百年之前,沿著陸遊、範成大的足跡一路走來,引中國古籍近百種,這功課做得真足。百年之後,三峽爛尾瞭,成都拆沒瞭,芙蓉花遁瞭,古跡翻新瞭……唯有山川曆曆不改,還能慰一下遠思。
评分就隻看瞭夔府、重慶之類部分。曆史的有意思是不用說,嘉陵江沿岸三府一個直轄一個是南充中心區還有一個已經是古地名瞭,還真是能夠唏噓一下
评分譯者態度嚴謹,文筆老練.難得的佳作
评分非常難得的史實資料,霓虹金的嚴謹眾所周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成都,受益匪淺,可惜發行量太少,要不可以買一本收藏,前麵序言說到齣版的經曆也是各種不易,可遇不可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