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
於一九六九年生於瑞士蘇黎士,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他會說法文、德文及英文,目前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哲學研究計畫主任,住在倫敦。
狄波頓二十三歲出版本書,大受好評,書評界視為文壇渴望已久的慧星。第二本小說《The Romantic Movement》(一九九四出版),名列法國費米那獎(Prix Femina)的最後決選名單。第三本小說《Kiss and Tell》,以傳記藝術為題,出版於一九九五年。狄波頓被譽為「英國文壇奇葩」,認為他有如文豪約翰遜(Samuel Johnson)所說,恐怕連掃把的傳記都寫得出來,這掃把在他筆下還會活靈活現。
一九九七年,他在英、美同時出版第一本非小說《擁抱似水年華-普魯斯特如何改變你的生活》(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隨即成為暢銷名作。新作《哲學的慰藉》(Consolations of Philosophy)出版後,迅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他的作品佳評連連,已有二十種語文的譯本。
譯者簡介/ 林說俐
一九七二年生。台大外文系、外文研究所畢業,從事英、法文翻譯及新聞編譯工作。譯有《田納西家園》《瓶中信》《香奈兒:火與冰的女人》《啟蒙之愛》《所有漂亮的馬》《蛻變的天堂鳥》等書
融合理性與感性、細膩生動的戀愛過程全紀錄
如果你曾經愛過或正在愛中,本書必然觸動你的心弦,令你會心微笑。
如果你還沒有戀愛經驗,本書是你的最佳指引,帶你見習這個充滿美麗與哀愁的生命階段。
狄波頓在這本自傳式的小說中,細述一段情緣中的邂逅、迷戀、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後的倦怠、女友移情別戀(很不幸,情敵竟是自己介紹的)、試圖挽回無效、自殺、醒悟,以至於一段情完全成為過去。他認真思辯自己的感覺,忠實記下與女友交往中的各個細節,特別是心理與哲學層面的思考。透過作者觀察入微、瑣碎卻充滿趣味性的描述,我們見證了一段幾乎不朽但畢竟無法脫俗的愛情故事。本書文字生動、處處機鋒、不僅有極大的閱讀樂趣,閱畢更令人回味無窮。
很少有这样一本书能够让我第一次着手想要写一篇书评,一本书,通常拥有一种强大的建制,想要把一本书所要表达的东西分析透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一本书,单单指小说,如果从头到尾传达出来的感情只有一种,表达的思想只有一种,当然有一个明确的表达中心,应该是一本书...
评分还是从小细节说起吧。作者在书中提到,他不确定他对克洛艾的感情就是爱情,也许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这种情感有不同的解释。然后他举了例子,阿维拉的圣特里萨修女,引用了一段日记式的文字:某个少年如此夺目,好像拿了一把金色的剑刺进修女的心。作者说也许修女成就了一次精神...
评分我相信很多人对于“规律”这个东西的观点很矛盾,一方面依赖之,希望从中找出可实施的途径,如同哲学家们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总在试图摆脱它枯燥乏味乃至于霸道的一面,并竭力以超越的姿势来永葆人类长久以来以一贯之的独特性。于是看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便使得这矛...
评分上次写书摘还是看《英国式谋杀的衰落》的时候,放着一堆的期末论文拖着不写,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还做了摘要,除了说明这本书不是一般的好看(都把它排在我最爱的奥威尔随笔集之后了),还有就是我确认了自己肯定有论文拖延症(我总不可能是打字爱好者吧)-_-! 1、钟情之人美...
想起以前的一任女友,她是微博愛用者,不管現實中出現了多大的波折,甚至初戀去世了她也不會在網上滲出一點悲傷的情緒。不是沈默,而是繼續一點一點延展細膩的所思所想,看起來線上線下有兩個人格的樣子。之前看完了沒標是因為怕X搜這本書的時候會在已讀過的名單中發現我的帳號,可現在已經無所謂了。本想打一篇日記,篇幅比上一篇更長,面對空白的文字欄發現,除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外也想不到其他可以說的了,是自我保護機制啟動了,接管了情緒的同時也抑制了我往更深的海洋潛泳的能力
评分有點像一個「存擋」,就是談戀愛的固定段落。但裡面的描寫跟心理猜測很有意思,戀愛就是攻防戰吧!看完覺得人際關係很可怕,最愛的人終有一天也會陌路,更難敞開心房了。
评分c
评分作者不分巨细的记录着两人交往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内心活动……那种详细程度让我觉得,要么男主是从山里来的从没见过女人……要么是初中生第一次恋爱时间多的用不完都在脑补。。。。要一个怎样的神经病才会因为gf买的一双鞋叨逼叨的叨出那么多有的没的………………
评分这个实际上是话痨学霸谈的那场恋爱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